胃癌病因和发病机制

胃癌的病因尚不完全清楚,它的世界性地理分布有明显的差异。在同一国家的不同地区和不同人群之间,胃癌的分布也有很大不同。普遍认为和以下因素有关。

1、饮食因素 世界范围的流行病资料认为在环境因素中,饮食因素是胃癌发生的最主要原因。通过大量人群的回顾性调查并对许多因素进行分析研究之后,发现胃癌与多吃腌酸菜、咸鱼、咸肉及烟熏食物有密切关系。相反,牛乳、新鲜蔬菜、水果、维生素C以及冷藏食物却能降低发生胃癌的危险陛。过多摄人食盐也可能与胃癌发病有关,流行区调查示患者每日摄人量大多超过10g。引起胃癌的致癌物质可能是亚硝胺。动物实验已证明该物质确可致胃癌。亚硝酸是从硝酸盐还原为亚硝酸盐再与胺结合而成。硝酸盐与亚销酸盐广泛存在于食物中,特别是咸菜、咸鱼、咸肉等。有病人的胃液中也证明有高浓度亚硝酸盐的存在。减少食盐摄入常伴有硝酸盐及亚硝酸盐摄人之减少。低温可抑制硝酸盐转变为亚硝酸盐。'近年来美国、日本等国胃癌发病率之下降,冰箱的广泛应用可能是一个因素。维生素c能抑制亚硝酸盐与胺结合,故经常服用维生素、C可减少胃癌发生的危险性。

2、遗传因素 通过流行病学调查,发现A型血的人胃癌的发病率较高。胃癌者的亲属中,胃癌的发病率比对照组高4倍。美国黑人比白人胃癌的发病率高。因此推测胃癌的发生可能与遗传有关。

3、免疫因素 近年来发现,免疫功能低下的人胃癌发病率较高。从而表明机体的免疫机能障碍,对癌肿的免疫监督作用降低,是发生癌肿的因素之一。

4、环境因素 高纬度地区胃癌发病率高。我国及世界各地都有胃癌高发地区,这可能与地区的水质、土壤、微量元素如镍、硒和钴的含量有关。

5、与胃部其他疾病有关 萎缩性胃炎及肠上皮化生被认为可能是最主要的癌前病变,腺瘤样息肉虽并不认为是主要的癌前疾病,但患此症者胃癌发病率较高。良性胃溃疡与胃癌的关系,是一个经常有争议的问题,虽然可观察到良性溃疡的边缘有癌发生,但也有不少人认为两者之间无病因上的联系。也有报道胃溃疡的癌变率为1~5%。

6、精神因素 长期处于忧虑、焦急、紧张等心理状态的人易患癌。

湿疹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湿疹的病因及发病机制相当复杂,涉及体内、外多种因素。变态反应在湿疹的发病机制上占有很重要的位置,湿疹可能发生在皮肤的一种迟发型变态反应。

本病常常发生于具有过敏素质的个体。凡有此素质的人,对体内外各种致敏物质,如食物中蛋白质,尤其是鱼、虾、蛋类及牛乳,还有化学物品、植物、动物皮革及羽毛、肠道中寄生虫,感染灶等的作用较正常人容易发生过敏反应。有的甚至连日光、风热、寒冷等物理刺激皆可诱发湿疹。

此外,湿疹的发生,有时还可能同神经功能障碍、内分泌失调、消化不良、肠道疾病、新陈代谢异常等有一定的关系,一言以蔽之,湿疹的发病往往是诸种因素共同相互作用所致的。诚然,临床上也可见到,由于坚持锻炼身体或环境改变,使湿疹病损自然消退而获痊愈。

外阴湿疹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外阴湿疹是由内外因素引起的一种急性或慢性皮肤炎症,病因比较复杂。过敏是发生湿疹的重要原因,过敏原可来自外界或机体内部。

一、外阴湿疹的病因主要有:

1。精神因素:

如精神紧张,过度疲劳,忧郁等使神经内分泌功能发生紊乱,通过神经反射或内分泌影响使皮肤对各种刺激因子易感性增高,而诱发湿疹。

2。外界过敏原:

如化学药品,化妆品,染料,放射线等。某些动物的毒素,蛋,鱼,虾,牛奶等异性蛋白以及某些植物花粉或空气中尘埃等。

3。体内过敏原:

如体内病灶,肠道寄生虫,某些新陈代谢产物,消化道疾病以及人体组织在某些因子的影响下,产生的自身抗原等。

4。局部刺激:

如阴道分泌物增多,搔抓,尿瘘等。

二、外阴湿疹的发病机制

其病理变化以渗出性病变为主。

急性期:棘细胞内和细胞间水肿,有海绵形成,水疱内含少量淋巴细胞,毛细血管扩张,血管周围少量淋巴细胞和组织细胞浸润,表皮角质层有浆液渗出而结痂。

亚急性期:皮损表皮轻度肥厚,角化不全,棘层细胞内及细胞间水肿,有少数水疱,真皮血管周围较多淋巴细胞和组织细胞浸润。慢性期,表皮细胞过度角化或局灶性角化不全,真皮毛细血管扩张,血管周围有淋巴细胞,组织细胞浸润,棘细胞层增厚。

本文Hash:df4d640fad31714900635711e89e62ea4824ee2c

声明:此文由 leaf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lady女性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