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应对难产?

如何应对难产?

准妈妈在走过十个月辛苦怀胎的日子后,最盼望的事,当然是迎接宝宝的哇哇坠地,但面对分娩除了兴奋的期待外,有些准妈妈却也存在一些隐忧。于西海医师也强调,胎儿的平均体重为3300~3400公克,太大的胎儿易造成产道的破裂及增加难产的机会。

  对生产过程痛楚的害怕,以及可能发生难产的恐惧。尤其是,在经历漫长的产痛后,却被医师诊断为难产,需立即进行剖腹生产,此时又需面对另一种疼痛,对大多数孕妇来说,生一次痛两次实在是一大恶梦。

  难产的原因知多少

  东元综合医院妇产部主治医师吴文艺指出,难产是泛指在分娩过程中出现某些情况,导致婴儿本身产生问题,或因母亲骨盘腔狭窄、zg或YD结构异常、zg收缩无力或异常所导致。实和联合诊所妇产科主治医师于西海也指出,难产依字面解释,即是“困难生产”的意思,临床上的表现是分娩过程缓慢,或甚至于停止。

  准妈妈分娩的过程主要可分为三个阶段:

  一、是从阵痛开始至zg颈全开,平均为十二小时以下,若初产妇超过二十小时、经产 妇超过十四小时都算是过长;

  二、是由zg颈全开至胎儿出生,平均为两小时;

  三、是宝宝出生至胎盘娩出,一般为五至三十分钟。

  在这三个阶段中,任何一个阶段不顺利导致生产时间过长,都可称为难产。 胎儿过大是最常见的难产问题

  难产的原因和胎儿、产道和zg收缩三者的互动息息相关。吴文艺医师说,胎儿本身造成的问题是难产的主要原因,最常见的情形是婴儿的头部太大,从超音波测量胎儿间顶距(BPD)可知头部大小。

  若BPD超过10公分,生产是比较困难的;超过10.5公分,YD生产就几乎不可能。

  其它少数婴儿难产原因包括脑积水、胎儿长肿瘤、连体婴、巨婴及胎位不正如:臀部向下、前额向下、后枕位、横位等错误姿势,也会导致分娩困难。不过,由于科技医学的昌明,超音波的使用已普级化,胎位不正的问题都能在产前精确的掌握,而大幅降低了难产的发生率。

  于西海医师也强调,胎儿的平均体重为3300~3400公克,太大的胎儿易造成产道的破裂及增加难产的机会。因此,准妈妈千万不要以“提供胎儿营养”为理由而对饮食毫无节制!怀孕期间,孕妇的体重增加宜控制在10~14公斤的合理范围内。正常的生产胎位应为头位,才能顺利生产。因此胎位不正如臀位、横位等都会造成难产。

  适当规律运动降低难产风险

  若不幸真的遭过难产的准妈妈,应该要有正确的认知,务必了解每一次难产都是个案,并不代表曾经难产即会再度难产。其次,定期产检有助于降低或消弭难产的情形,是最有效且最积极的作法。而家人如孕妇的丈夫、公婆或爸妈等,也应当负起协助的责任,与医师帮忙曾经有难产经验的妇女重建自信心。

  此外,历经过难产痛苦的妇女,可多给自己一些时间平抚身心,再以一个健康及平和的心态来面对怀孕、生产这自然且宝贵的人生经验,如此一来,怀孕与生产将不再是一件害怕的事了。

亲子天地热文排行榜 女性避开九个“灰色”受孕期1400972 生男生女有哪些决定因素1008511 易生出天才宝宝的生肖结合923058 分娩前的几个助产方法852070 3-6岁是宝宝识字的最佳年龄段813905 揭秘高龄女明星流产背后的真相766246 那些帅哥明星的童年照,你见过吗?695481 七大特征暗示你已经怀孕669083 自然分娩到底有多痛?631522 精卵“相吻”的4大良时605394

产后恢复两大难题如何应对

  随着宝宝的出生,新妈妈产后依旧烦恼多多。产后脱发是为什么呢?产后皮肤要如何恢复呢?

  

一、产后护肤小妙招

  怀孕期间,孕妈妈体内分泌的雌激素较多,雌激素增多会导致妈妈的皮肤黑色素沉淀、长斑。尤其是在皮肤的皱折处如脖子、腋窝、外阴、腹股沟等这些地方,会明显地看到颜色加深。同时由于妈妈在产后身体还是处于比较虚弱的状态,新陈代谢较慢,新妈妈体内的毒素无法快速地顺利排出。

 

 1、两款产后美白小偏方

  妈妈们在哺乳期间,因为跟宝宝很亲近,所以在这段时间不能使用美白的化妆品。网络上流传各种美白小偏方,小编推荐两个比较有效的方法给大家。

  方法一:牛奶喷雾。一小杯的牛奶加上是牛奶的三倍分量的纯净水,勾兑在一起,倒进喷雾瓶中。平时感到皮肤干燥的时候可以拿出来喷一下,注意最好每天换一次,防止牛奶变质引起的皮肤过敏。

  方法二,白醋洗脸。白醋对宝宝不存在威胁,同时它也是美白的好帮手哦,用醋水洗脸可以增加皮肤细胞的水分和营养,恢复皮肤的光泽和弹性,可以软化角质层。

  在白醋里面捣入中药白术适量调和,密封浸泡一星期。每天洗脸后,擦试面部长斑的地方,还可以令脸上的斑逐渐消除、隐退。

 

 2、身心要得到充分地休息

  睡眠对皮肤很重要,妈妈们在哺乳期间,晚上想要舒适的睡眠的确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所以,妈妈们在白天空闲的时候可以补一下眠,例如下午小睡一会。妈妈们的休息时间一定要固定,以利于更好地调理自己的生物钟,让身体去适应你的生活节奏。

  同时,爸爸也要帮忙照顾宝宝,而不应该把所有的责任都推到妈妈的身上。如果家里的经济条件允许,也可以请保姆来帮忙处理家务。要注意的是,妈妈们不要养成睡眠不规律的习惯,即使有时候可以不必按时起床,但也不要睡懒觉,因为睡眠的规律性和睡眠时间的长短同样重要。

  新妈妈要学会调整情绪,特别是在哺乳期间。要保持身心放松,不要多度地紧张、焦虑宝宝的事情。如果长期处于紧张、恐惧、压抑的状态,皮肤就会变黑变黄、皱纹加深、而且还会过早地衰老。

  

3、多吃一些美白的食物

  妈妈哺乳期间,宝宝喝奶会吸取妈妈的营养,这样子就增加了妈妈身体的营养负担。皮肤暗淡无光的原因之一就是营养缺失和脾虚失健。

  小编建议,妈妈们平时可以多吃些薏米煮燕麦,薏米具有很好的美白功效。要多吃有美白作用的食物:番茄、西瓜、橙子、山楂、柑橘等,这些食物更有利于皮肤的代谢。

  平时在家里,可以弄蜂蜜柠檬水,它对皮肤好。柠檬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维生素C具有美白皮肤的神奇功效,还可以促进皮肤新陈代谢,增强皮肤的活力和抗菌力。同时,蜂蜜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因此,它既有利于妈妈的美白又有利于宝宝的营养吸收。前提是,蜂蜜一定要是纯天然的。

 

 4、按摩面部也会起到美白的作用

  按摩脸上的穴位,同样也能起到神奇的美白功效。在按摩前,妈妈们先把手彻底清洁;按摩的时候,最好就是早晚洗完澡之后进行,按摩贵在持之以恒。

  第一步:头仰望天空露出你的脖子。用手背平滑地按摩你的脖颈,先上下再左右让脖颈得到彻底的放松。这个可以平缓压力的热身动作持续30秒钟。接着从你的下颚骨开始用食指和中指,轻轻地向上挤压按摩并微微夹紧面部组织至耳垂 ,此动作得坚持不懈地重复5次。第二步:用食指和中指的指肚,从鼻梁沿着面颊按摩到耳朵的上方。坚持10秒再从反方向按摩回来。这样能使你的面颊减缓松弛。

  第三步:用食指和中指摆出“V”的胜利手势。闭上双眼,食指放在眉毛下面中指放在眼睛下面,用指肚轻轻地来回按摩。这样有助于消除眼袋。

  第四步:根据你额头的宽度,用三根或四根手指温柔地来回按摩额头。从一边太阳穴慢慢地按摩到另一边的太阳穴。这样可以有效帮助你清理脸部多余的纹理。

  解决了产后护肤的问题,新妈妈是不是轻松了一些呢?接下来就来应对产后脱发的难题吧。

  

二、轻松应对产后脱发

  产后脱发很多产妇在产后头发逐渐变黄,并出现不同程度的脱落,医学上称为“产后脱发”。据统计,分娩之后有35%~45%的产妇会出现这种现象。但这种脱发现象并不一定在产后马上就出现,而常常发生在生完宝宝后的2~7个月之间。脱发的特征是发际线处脱发,从而使发际线后退、界线不清,太阳穴处的头发后退,头顶上的头发变得稀疏起来。

  1。保持乐观心情

  产后要注意进行自我心理调节,避免引起失眠、郁闷等,特别是发生脱发时,产妇一定不要过于烦恼,这样只会使不良情绪陷入恶性循环中,加重脱发。

 

 2。保持良好的生活规律

  保持充足的睡眠,照顾宝宝、打理家务不要过于劳累,身体允许时可适当运动,有饮酒、吸烟习惯的产妇要注意加以克制。如果发生一些疾病,特别是妇科方面的疾病,要及时去医院就诊,避免使脱发“雪上加霜”。

 

 3。及时给身体补充水分

  一般情况下,水分占头发重量的15%,这些水分储存在头发的蛋白质组织里,以保持头发的滋润、柔顺和光泽。产后产妇体内对各种营养的需求都要增加,其中包括水分,特别是在干燥的季节里,头发摄取水分比较困难,因此,产妇要注意经常给自己的身体补充水分。

 

 4。不要盲目进补

  头发是由细胞组成的。为了维持头发正常的代谢,需要为它们不断提供蛋白质、维生素、微量元素等,产后产妇特别要注意对这些营养素的补充。人们通常认为产后产妇体虚应该大补特补,尤其是看到脱发时。殊不知,盲目进补,会造成其体内热量过剩,反而有害健康,不利于头发复生。

剖腹产后如何应对产褥期?

剖腹产后如何应对产褥期?有什么是需要注意的呢?

朱程渝回复:这期间要注意身体的护理,做好正确的预防,这样对身体的呵护好。在坐月子的时候,要宽松的全棉衣服,这样才不会让身体皮肤黏黏的。而且棉质衣服也能吸收汗液,避免许多的汗液停留在皮肤表面。建议是保持清洁,因为在身体恢复期间,需要做好正确的护理,这时候阴道会有脏东西排出,所以说阴部要好好清洁,保持清洁的话,才能让阴部感到干爽,避免出现潮湿又闷热的环境。产后女人恢复一些体力以后,可以适当下床走一走,这样能够促进血液循环,帮助改善血液流动,让身体内的污血更好地排出来。

本文Hash:6a635b4782135a6e4e0c7cd81c998dd46209817d

声明:此文由 leaf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lady女性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