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妊娠期3大并发症

妊娠期的3大并发症

    1.妊娠高血压

  【定义】怀孕前或怀孕前12周出现高血压,这种孕妇通常有特发性高血压,即非怀孕所引起的高血压。在怀孕20周之后出现高血压即收缩压高于140或舒张压高于90,或妊娠后期之血压比早期收缩压升高30或舒张压升高15,称为妊娠高血压。

  【影响】

  (1)在母体方面:

  *妊娠高血压若控制得不好,可能会发生子痫前症。

  *胎盘早期剥离,而必须提前娩出胎儿,胎儿早产后续问题多,所以最好能尽量避免。

  *妊娠高血压症状严重的话,胎儿死亡率约6%。

  (2)在胎儿方面:

  *在高血压的影响下,胎儿血流量异常,会导致胎儿在子宫内获得的营养不足,体重也相对较轻,而有胎儿生长迟滞的问题(IUGR)。

  *氧气供应不足,胎儿可能会出现窘迫的征兆(fetal distress)。

  【治疗】

  *若妊娠高血压发生时间越早,对胎儿的影响就越大。

  *妊娠高血压的治疗,首先应先控制好血压,预防胜过治疗。

  *一般会先控制饮食,勿吃太咸之食物。

  *若血压依旧高,再口服降血压药物。

  *对于症状严重的孕妇建议住院,给予硫酸镁,以预防痉挛发生。

${FDPageBreak}

妊娠期的3大并发症

  2.子痫前症

  【定义】若有妊娠高血压外加水肿或蛋白尿,或二者则称子痫前症。而子痫前症又合并抽搐则称之子痫症,母亲及胎儿的死亡率特别高。

  【威胁性】子痫症症状严重,胎儿死亡率为10~28%,胎儿早产机率为15%。

  【症状】子痫前症的3大症状:高血压、蛋白尿和全身性水肿,它们出现的顺序并不一定,严重程度因人而异。其他临床症状还有头痛、体重增加、上腹疼痛、视力模糊、尿少、胎儿体重过轻或急性窘迫、凝血因子的耗损及胎盘早期剥离等。

  【原因】

  *子痫前症的真正原因迄今仍没有最好的解释方法。

  *最主要的病理变化是血管痉挛,及水分和盐分的滞留。

  *这些改变的影响是,减少肾脏的滤过功能,胎盘血量的供应也减少,于是便产生了血压增高、尿中有蛋白及水肿现象,胎儿也有发育过小的情形。

  子痫前症孕妈咪的生活准则

  如果真的出现子痫前症的征兆,准妈妈不宜过度慌张,应注意下列几点:

  (1)饮食控制:避免吃太咸的食物,如:腌制品、罐头食品。

  (2)维持高蛋白饮食:每天摄取80~90克的蛋白质,补充尿中流失的蛋白质。

  (3)多卧床休息(以左侧卧为宜)。

  (4)保持情绪稳定:建议多卧床休息,保持心情愉快,以减轻身体的负担。

  (5)自行监测血压:建议每天早晚各量一次血压,以了解血压的变化,有异常就应立即就医。

  (6)严重者需药物治疗:若症状严重者可能需住院,并以药物降血压,并监控用药后的状况。

${FDPageBreak}

妊娠期的3大并发症

  3.妊娠糖尿病

  【定义】妊娠糖尿病是指怀孕前未患糖尿病,而在怀孕时才出现高血糖的现象,其发生率约1%~3%。

  【原因】可能原来即有糖尿病或怀孕时所分泌的大量女性荷尔蒙,黄体素与肾上腺皮质素会加强体内对胰岛素的抵抗力,导致血糖上升。

  若具下列因子者应提早检查: (1)前胎糖尿病病史。 (2)家族有糖尿病病史。 (3)曾产下婴儿体重超过4,000公克。 (4)曾产下死胎或先天畸形婴儿。 (5)反复性流产病史。 (6)肥胖。 (7)持续性阴道念珠球菌感染。 (8)尿糖。 (9)羊水过多。 (10)预估胎儿体重过重。

  【筛检方法】

  *在怀孕24~28周之间,喝50克糖水。

  *一小时后验血糖,若血糖数值超过标准140mg%,则须进一步做100公克耐糖测试。

  *100公克耐糖测试须事前空腹。

  *喝100公克糖水前先抽一次血,喝下后一、二、三小时再各抽一次血。

  *四次血糖数值中若有两项或两项以上超过标准,则可诊断为妊娠糖尿病。

  【影响】

  (1)母亲的影响: *可能会造成糖尿病酮酸血症。 *高血糖高渗性非酮酸性糖尿病昏迷。 *妊娠糖尿病的孕妇在十年内约有50%的机会变成糖尿病。

  (2)婴儿与新生儿的影响: *低血糖 *巨婴症。 *呼吸窘迫症候群。 *电解质不平衡:如低血钙与低血镁、黄疸、生产伤害、胎死腹中以及脑性麻痹的比率增加。

  诊断出为妊娠糖尿病患者怎么办?

  1.营养咨询:若经过医师诊断为妊娠糖尿病患者,首先须向营养师做营养咨询,提供正确的饮食方式,并做适量的运动。

  2.控制血糖:少数患者经过上述方法仍无法将血糖控制好,此时须予以注射胰岛素,严格控制血糖,以确保母体与胎儿健康,避免并发症。

亲子天地热文排行榜9月20-9月30日 男宝“包皮”的秘密手术图解1400972 五岁生子 世界最奇特的10个母亲1008511 胎宝宝最怕妈妈10种行为923058 最“脏”的10种食物 宝宝别碰852070 分娩时对付阵痛的几种姿势813905 胎梦可预知生男生女?766246 “石女”口吞精致怀孕?695481 非洲母亲苦难的生育过程(图)669083 离奇!妇女怀孕三年生石头婴631522 震撼:实拍妈妈自然分娩全过程(图)605394

妊娠期前置胎盘警惕三大并发症

  如果是怀孕中期B超检查时发现有前置胎盘,孕妈咪千万不要紧张。因为随着孕期的推进,胎盘有可能会会随着子宫体积的扩张和子宫下段形成的拉伸而远离宫颈口。而且随着胎盘本身的生长,它很可能会朝着子宫上半部血液供应较丰富的部位生长。

  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

  1、子宫体部内膜病变如产褥感染、多产、多次刮宫及剖宫产等,引起子宫内膜炎或子宫内膜受损,使子宫蜕膜血管生长不全,当受精卵植入时,血液供给不足,为了摄取足够营养而扩大胎盘面积,伸展到子宫下段。

  2、胎盘面积过大如双胎的胎盘面积较单胎为大而达到子宫下段。双胎的前置胎盘发生率较单胎高一倍。

  3、胎盘异常如副胎盘,主要胎盘在子宫体部,而副胎盘则可达子宫下段近宫颈内口处。

  4、受精卵滋养层发育迟缓当受精卵达子宫腔时,尚未发育到能着床的阶段而继续下移植入子宫下段,并在该处生长发育形成前置胎盘。

  5、吸烟及毒品影响子宫胎盘供血 烟中的尼古丁可以促进肾上腺皮质释放肾上腺素,使血管收缩影响子宫胎盘血流量,而一氧化碳致使慢性血氧过少,胎盘为获取更多的氧供应而扩大面积,所以吸烟孕妇的胎盘面积增大,重量增加,有可能覆盖子宫颈内口,形成前置胎盘。

  前置胎盘并发症:

  1、产后出血:分娩后由于子宫下段肌组织菲薄收缩力较差,附着于此处的胎盘剥离后血窦一时不易缩紧闭合,故常发生产后出血。

  2、植入性胎盘:因子宫蜕膜发育不良等原因,胎盘绒毛可植入子宫肌层,使胎盘剥离不全而发生大出血。

  3、产褥感染:前置胎盘的胎盘剥离面接近宫颈外口,细菌容易从阴道侵入胎盘剥离面,多数产妇贫血、体质虚弱,容易发生感染。

  前置胎盘注意事项:

  1、减少活动,卧床休息以左侧卧位为宜,如有腹痛、出血等不适症状,立即就医。

  2、避免进行增加腹压的活动,如用力排便、频繁咳嗽、下蹲等,避免用手刺激腹部,变换体位时动作要轻缓。

  3、保持外阴清洁,会阴部垫卫生清洁垫,勤换内裤,预防感染。

  4、饮食应营养丰富、全面多食含铁较高食物,如枣、瘦肉、动物肝脏等预防贫血。长期卧床为避免便秘应增加蔬菜水果的摄入,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

  5、长期卧床者应适当肢体活动,家属可协助给予下肢按摩,以预防肌肉萎缩,防止血栓形成。同时每日进行深呼吸练习,锻炼肺部功能,预防肺炎的发生。

  6、进行胎儿自我监护——自数胎动。

  编辑推荐:

 

准妈妈孕期警惕五种感染

 

孕妇吃错药一定会致胎儿畸形吗?

 

孕期胎动和孕期腹痛的鉴别方法

准妈妈需警惕:妊娠期的3大并发症

妊娠糖尿病是指怀孕前未患糖尿病,而在怀孕时才出现高血糖的现象,其发生率为1%~3%。

【原因】可能原来就有糖尿病或怀孕时所分泌的大量雌性激素、黄体素与肾上腺皮质素会加强身体对胰岛素的抵抗力,导致血糖上升。若具下列因素者应提早检查:

(1) 前胎糖尿病病史。

(2) 家族有糖尿病病史。

(3) 曾产下婴儿体重超过4千克。

(4) 曾产下死胎或先天畸形婴儿。

(5) 反复性流产病史。

(6) 肥胖。

(7) 持续性阴道念珠球菌感染。

(8) 尿糖。

(9) 羊水过多。

(10) 预估胎儿体重过重。

【筛检方法】

*怀孕24~28周之间。随即口服50克葡萄糖水。

*1小时后验血糖,若血糖数值超过7.8mmol/L,则须进一步做75克耐糖测试。

*75克耐糖测试须事前空腹。

*喝75克葡萄糖水前先抽一次血,喝下后一、二、三小时再各抽一次血。

*四次血糖数值中若有两项或两项以上超过标准,则可诊断为妊娠糖尿病。

【影响】(1) 母亲的影响:

*可能会造成糖尿病酮酸血症。

*高血糖高渗性非酮酸性糖尿病昏迷。

*妊娠糖尿病的孕妇在10年内约有50%的可能变成糖尿病患者。

(2) 婴儿与新生儿的影响:

*低血糖。

*巨婴症。

*呼吸窘迫症候群。

电解质不平衡:如低血钙与低血镁、黄疸、生产伤害、胎死宫内以及脑性麻痹的比率增加。

诊断为妊娠糖尿病患者怎么办?

1、 营养咨询:若经医生诊断为妊娠糖尿病患者,首先须向营养师做营养咨询,按照正确的方式饮食,并做适量的运动。

2、 控制血糖:少数患者经过上述方法仍无法将血糖控制好,此时须注射胰岛素,严格控制血糖,以确保母体与胎儿健康,避免并发症。

本文Hash:94cad26c9358280a9d6d19f2bd8b6e4f3f02f4e9

声明:此文由 nihao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lady女性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