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支气管炎的病因病理

支气管炎的典型症状是咳嗽,是常见、多发的肺系病症。有声无痰为咳,有痰无声为嗽,有痰有声为咳嗽。本证一年四季皆可发生,以冬春季为多,婴幼儿发病率较高。

病因病理

中医学认为小儿咳嗽的致病原因主要为感受外邪。病位主要在肺脾。

(1)感受外邪:主要为感受风邪,风邪致病,首犯肺卫,肺主气,司呼吸,肺为邪侵,壅遏肺络,气机不宜,肃降失司,肺气上逆,则致咳嗽。风为百病之长,多挟邪而病。挟寒则鼻塞声重,流清涕,嗔声重浊,挟热则鼻孔干燥或流浊涕,挟燥则干咳少痰,咽干唇焦。

(2)痰浊内生:小儿脾胃薄弱,易为乳食、生冷所伤,致脾失健运,水谷不能化生精微,酿为痰浊,上贮于肺,塑阻气道,致使肺气不得宜畅,因而引起咳嗽。小儿肝气亢盛,木火上炎,或心经蕴热,日久化火,炼液为痰,阻碍肺气肃降,也能发生咳嗽。

(3)气阴两虚;小儿禀赋不足,素体虚弱,若外感咳嗽日久不愈,可耗伤气阴,发展为内伤咳嗽,出现肺阴耗伤或肺脾气虚之证。

小儿支气管炎的病因

小儿支气管炎,病名为“毛细支气管炎”,它与一般性的支气管炎有着很大的区别,且多数患者是幼儿。那么,小儿支气管炎的原因有哪些呢?

毛细支气管炎的病原主要为呼吸道合胞病毒,可占80%或更多;其它依次为腺病毒,副流感病毒,鼻病毒,流感病毒等;少数病例可由肺炎支原体引起,感染病毒后,细小的毛细支气管充血,水肿,粘液分泌增多,加上坏死的粘膜上皮细胞脱落而堵塞管腔,导致明显的肺气肿和肺不张。

炎平常可累及肺泡,肺泡壁和肺间质,故可以认为它是肺炎的一种特殊类型。 毛细支气管炎,不同于一般的气管炎或支气管炎,临床症状像肺炎,但以喘憋为主,此病多发生在2.5岁以下的小儿,80%在1岁以内,多数是6个月以下的小儿。

典型的毛细支气管炎常发生在上呼吸道感染2日~3日后,出现持续性干咳和发热,体温以中,低度发热为见,发作喘憋为其特点,病情以喘憋发生后的2日3日较严重,喘憋发作时呼吸明显增快,达每分钟60次~80次以上,并伴有呼气延长和呼和浩特气性喉喘呜;

重症患儿明显表现出鼻煸和“三凹征”(即吸气时出现锁骨上窝,胸骨上窝及上腹部凹陷),脸色苍白,口周发青,或出现紫绀,患儿常烦躁不安,呻吟不止;病情更重的患儿可合并心力衰竭或呼吸衰竭,大部分病例治疗后均可缓解,极少发生死亡。

小儿发病后应及时送医院治疗,由于毛细支气管炎多是由病毒感染引起,故发病早期一般不需用抗生素治疗。如发病后期怀疑继发细菌感染时可用抗生素治疗,治疗以对症治疗为主,可概括为“镇静止咳”,此外,良好的护理也很重要,尤其注意不要打扰患儿,使之安静休息,室内要保持一定的湿度,重症患儿可配合雾化吸入,并及时吸痰,保持呼吸道通畅,也可用中药治疗。 毛细支气管炎的愈后多数是良好的,病程一般为5天~9天。

但应注意的是,患过毛细气管炎的小儿日后容易患哮喘,通过全国小儿哮喘的流行病学调查和对婴幼儿毛细支气管炎患儿的追踪随访,发现其中有20%~40%的患儿以后发展为小儿哮喘,因此,要积极防治毛细支气管炎,以减少哮喘的发生。

多由病毒与细菌混合感染。根据流行病学的调查,主要为鼻病毒、合胞病毒、流感病毒及风疹病毒等。较常见的细菌为肺炎球菌、溶血性链球菌、葡萄球菌、流感杆菌、沙门氏菌属和白喉杆菌等。此外气温突变,空气污浊、小儿呼吸道解剖及生理特点、过敏因素以及免疫功能低下,均为本病诱因。

小儿支气管炎的病因!

小儿支气管炎的病因

中医学认为小儿咳嗽的致病原因主要为感受外邪。病位主要在肺脾。

1、感受外邪:主要为感受风邪,风邪致病,首犯肺卫,肺主气,司呼吸,肺为邪侵,壅遏肺络,气机不宜,肃降失司,肺气上逆,则致咳嗽。风为百病之长,多挟邪而病。挟寒则鼻塞声重,流清涕,嗔声重浊,挟热则鼻孔干燥或流浊涕,挟燥则干咳少痰,咽干唇焦。

2、痰浊内生:小儿脾胃薄弱,易为乳食、生冷所伤,致脾失健运,水谷不能化生精微,酿为痰浊,上贮于肺,塑阻气道,致使肺气不得宜畅,因而引起咳嗽。小儿肝气亢盛,木火上炎,或心经蕴热,日久化火,炼液为痰,阻碍肺气肃降,也能发生咳嗽。

3、气阴两虚:小儿禀赋不足,素体虚弱,若外感咳嗽日久不愈,可耗伤气阴,发展为内伤咳嗽,出现肺阴耗伤或肺脾气虚之证。

本文Hash:366f236f76357fc3c6de9d06e0051978b7eaac2c

声明:此文由 梦相随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lady女性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