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小肚脐的六种异常信号,宝宝小肚脐的六种异常信号


新生宝宝的脐带护理

胎儿通过脐静脉将营养物质传递给胎儿,又通过脐动脉将产生的废物传给母亲,由母亲代替排出体外。胎儿出生后,医生将脐带结扎,新生儿和母体正式"脱离关系",成为独立的人。但是,残留在新生儿身上的脐带残端,在未愈合脱落前,对新生儿来说十分重要。因为脐带残端是一个开放的伤口,有丰富的血液,是病原菌生长的好地方,如果处理不当,病菌就会趁机而入,引起全身感染,导致发生新生儿败血症。因此,做好脐带护理工作,是护理新生儿的重要内容之一。

新生宝宝每天都要检查脐部,保持脐部清洁干爽,免受尿便污染,并用75%的酒精棉棍擦拭脐根部。脐带脱落后,脐凹处可能会产生分泌物,或表面湿润,这是正常现象。但仍需用酒精消毒,或涂2%龙胆紫,以保证干燥。使用龙胆紫的弊端是会掩盖脐部症状,故不主张使用。如果脐部结痂,应去除痂皮,彻底清洁底部。

脐部不可随便涂抹痱子粉等,以防感染。

小肚脐异常信号

正常情况下,新生宝宝的脐带会在出生两周内脱落。但是,宝宝的脐也会出现异常情况,应及时诊治。

1.脐炎

脐部流水或有脓性分泌物。脐轮皮肤红肿或去除脐窝痂后有脓性分泌物。脐部分泌物有臭味,除局部消毒、清洗外可能还需用抗生素治疗,应去医院检查。若有发热、精神弱、吃奶差者,还应警惕有无败血症,需紧急求医,绝不能耽误。

2.脐肉芽肿

脐带脱落后,如果脐根部的创面受异物刺激(如爽身粉、血痂)或感染,会在局部形成小的肉芽组织:表面湿润,有少量黏液或血性分泌物,日久不愈。此时应及时就医,医生会用硝酸银烧灼或搔刮局部或电灼,均可以治愈。如果以上方法无效,应手术切除。

3.脐茸

脐带脱落后,创面有红色、表面光滑湿润像黏膜样的肿物,很像小息肉,有少量分泌物,称脐茸。脐茸与肉芽肿不同,它是肠黏膜组织,为胚胎时期卵黄管的残留物。脐茸的治疗方法与肉芽肿相同。

4.脐瘘

脐带脱落后,脐正中有黏膜样物,中心有孔,有肠内物流出,并带有臭味,周围皮肤发生糜烂。此为胚胎时卵黄管与脐部相通,卵黄管未闭合残留所致,需住院切除治疗。

5.脐疝

脐部有一圆形或半圆形肿物,哭时增大,安静时恢复,手指探入可触到根茎部的边缘。这是脐部的腹直肌鞘未合拢,腹压增高时,腹膜、肠管等由此部位向外突起所致。小的脐疝在1岁以后会自愈,或用胶布加压法固定,大的脐疝需2~4岁后进行手术治疗。

6.脐湿疹

因过敏因素引起肚脐及周围皮肤的皮疹,表现为丘疹、糜烂、渗出及脱屑等。可以用1%~4%硼酸液外洗、涂氧化锌油等方式治疗。

宝宝肚脐眼护理手册

新生儿肚脐眼上用线缠着的那段短粗的棕色脐带,并没有神经分布,因此,宝宝不会感觉到疼,在他(她)出生后的2个星期左右,通常都能自行愈合。

新生儿肚脐脆弱最怕"病从脐入"

新生儿最怕的是"病从脐入",这是因为脐带结扎后留有脐血管断口,由于脐部感染时有细菌繁殖,细菌及其毒素很快就进入脐血管的断口处并进入血循环引起菌血症。

宝宝得了"脐疝"怎么办?

"脐疝"这个词,对于有些妈妈只是似曾听说,有点模糊和遥远。对于有些妈妈来说,却是眼里的焦急和心里的痛。

新生儿肚脐的3种异状如何护理好?宝宝肚脐的3种异状如何护理好


宝宝出生后,新妈妈要学会护理新生儿肚脐,防止异状发生。初生宝宝的肚脐是很容易出现疾病的,新手妈妈不仅要学会新生儿肚脐护理,还要知道出现哪些状况就说明孩子的肚脐有"麻烦"了哦。

新生儿肚脐的护理

勤给宝宝换尿布,以防止大便、尿液污染脐部。注意不要让尿布覆盖住脐部,让它处在脐带残端下面为宜,或购买专门为新生宝宝设计的带有槽口、能把肚脐露出来的尿不湿。这样可以让脐带残端暴露在空气中,而不是浸在宝宝的尿液里。

给宝宝洗澡是可以的,只要注意不要让其肚脐碰到水就行。因为洗澡可以让宝宝感觉比较清爽,对宝宝来说也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尤其是在比较炎热的夏天。即使在洗澡时不小心水滴溅到了宝宝的肚脐上,妈妈只需立即把水擦干净,一般是不会引起肚脐感染的。

为宝宝创造一个洁净的居住环境,所用的床上物品、宝宝的内裤、毛巾以及宝宝尿布等,应经常晾晒,以抗菌织物做成的为最好。

在脐带未脱落的时候不提倡用"护脐贴"、"护脐带",以免不透气而加速细菌繁殖,延长脐带脱落时间。

宝宝应该穿着宽松纯棉的衣服,这样比较透气,肚脐会干得快一些。尤其是夏天,新生儿也不需要过分的里外包裹,只需要比大人穿的多一层衣服就足够了。

晚上睡觉时也不要给宝宝盖得过厚;一旦发现肚脐有潮湿状况,应立即用棉布轻轻吸干。

那么,新生儿肚脐容易出现哪些异状呢?

新生儿肚脐的3种异状

脐炎

主要是脐带残端被细菌感染引起的急性炎症。虽然脐炎看似不严重,但是由于新生宝宝免疫功能比较低,感染很容易扩散蔓延,脐部周围的软组织都能受到感染,严重的可以导致腹膜炎甚至败血症。

妈妈看到宝宝的脐部及脐周皮肤红肿,脐部有少量分泌物,脐窝湿润、流水,就要警惕宝宝得了脐炎,病情严重的宝宝脐部可流脓,伴有腥臭味。患脐炎的宝宝可能有发烧、反应差、不爱吃奶、呕吐、黄疸加重等症状。

如果脐炎比较轻微,宝宝的精神反应如常、吃奶也好,可以局部涂碘伏,或先用碘酊再用75%的酒精擦拭脐带、脐窝及周围皮肤,每天2~3次。如果感觉脐炎比较严重,要立即去医院,及时用抗生素控制感染。

脐茸

它是胎儿时期的卵黄管(脐带的组成部分之一)闭塞后,远端黏膜的残留物。另外,脐带脱落后,一旦引发了脐炎,反复的炎症刺激也会造成局部肉芽组织增生,形成脐茸。

妈妈可以发现宝宝的肚脐中央有个黄豆大小粉红色的柱状小突起,表面湿润,不小心碰到时可有血性分泌物。

妈妈不要擅自治疗,要去医院处理。小的脐茸一般采用硝酸银局部烧灼,较大的脐茸则需要手术治疗。

脐疝

脐部本身就是个薄弱点,因为胎儿时期有3条脐血管通过,宝宝出生后,随着血管的萎缩,脐部才闭合,但是由于宝宝的腹肌及其前后鞘还没有完全闭合,当腹压增大时,肠管便会从这部分突出来,形成脐疝。

脐疝的症状非常明显,在宝宝脐部鼓出一个圆形或卵圆形的包,有时大些有时小些,皮肤颜色正常。宝宝剧烈哭闹、咳嗽、用力排便时,这个包会比较大,安静时则比较小,妈妈用手指轻轻压一压,这个包就能回到宝宝腹腔里。

脐疝的发病率还是比较高的,男宝宝比女宝宝多,大约15%的新生儿都会发生脐疝,但一般没有不适感,不影响吃奶,生长发育正常。

脐疝可以先不急于治疗,大部分宝宝是可以自愈的,如果宝宝到两岁还没有自愈,就需要考虑手术治疗了。民间流传的"压硬币""粘胶带""裹衣服"等办法 不能让脐疝快些自愈,反而容易导致接触性皮炎或局部皮肤破损感染,所以都是不可取的。

如果鼓出的大包变硬,无法回缩,有触痛,而且伴有剧烈哭闹、呕吐等,则需要立即就医。

新手妈妈如果发现新生儿肚脐出现异状就要及时到医院检查哦。

新生儿肚脐异常需警惕,宝宝肚脐异常需警惕


胎儿通过脐静脉将营养物质传递给胎儿,又通过脐动脉将产生的废物传给母亲,由母亲代替排出体外。胎儿出生后,医生将脐带结扎,新生儿和母体正式"脱离关系",成为独立的人。但是,残留在新生儿身上的脐带残端,在未愈合脱落前,对新生儿来说十分重要。因为脐带残端是一个开放的伤口,有丰富的血液,是病原菌生长的好地方,如果处理不当,病菌就会趁机而入,引起全身感染,导致发生新生儿败血症。因此,做好脐带护理工作,是护理新生儿的重要内容之一。

新生宝宝每天都要检查脐部,保持脐部清洁干爽,免受尿便污染,并用75%的酒精棉棍擦拭脐根部。脐带脱落后,脐凹处可能会产生分泌物,或表面湿润,这是正常现象。但仍需用酒精消毒,或涂2%龙胆紫,以保证干燥。使用龙胆紫的弊端是会掩盖脐部症状,故不主张使用。如果脐部结痂,应去除痂皮,彻底清洁底部。脐部不可随便涂抹痱子粉等,以防感染。

1、小肚脐异常信号

正常情况下,新生宝宝的脐带会在出生两周内脱落。但是,宝宝的脐也会出现异常情况,应及时诊治。脐部流水或有脓性分泌物。脐轮皮肤红肿或去除脐窝痂后有脓性分泌物。脐部分泌物有臭味,除局部消毒、清洗外可能还需用抗生素治疗,应去医院检查。若有发热、精神弱、吃奶差者,还应警惕有无败血症,需紧急求医,绝不能耽误。

2、脐肉芽肿

脐带脱落后,如果脐根部的创面受异物刺激(如爽身粉、血痂)或感染,会在局部形成小的肉芽组织:表面湿润,有少量黏液或血性分泌物,日久不愈。此时应及时就医,医生会用硝酸银烧灼或搔刮局部或电灼,均可以治愈。如果以上方法无效,应手术切除。

3、脐茸

脐带脱落后,创面有红色、表面光滑湿润像黏膜样的肿物,很像小息肉,有少量分泌物,称脐茸。脐茸与肉芽肿不同,它是肠黏膜组织,为胚胎时期卵黄管的残留物。脐茸的治疗方法与肉芽肿相同。

4、脐瘘

脐带脱落后,脐正中有黏膜样物,中心有孔,有肠内物流出,并带有臭味,周围皮肤发生糜烂。此为胚胎时卵黄管与脐部相通,卵黄管未闭合残留所致,需住院切除治疗。

脐部有一圆形或半圆形肿物,哭时增大,安静时恢复,手指探入可触到根茎部的边缘。这是脐部的腹直肌鞘未合拢,腹压增高时,腹膜、肠管等由此部位向外突起所致。小的脐疝在1岁以后会自愈,或用胶布加压法固定,大的脐疝需2~4岁后进行手术治疗。

5、脐湿疹

因过敏因素引起肚脐及周围皮肤的皮疹,表现为丘疹、糜烂、渗出及脱屑等。可以用1%~4%硼酸液外洗、涂氧化锌油等方式治疗。

本文Hash:5b0cd0fd34f8a95894de6122b573b4658ccce415

声明:此文由 lizhen002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lady女性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