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鉴别“湿”在何处?中医教你针对性祛湿!

百病之源皆于湿、湿气不足百病生,由此可见多种疾病的矛头指向湿气。从中医的角度上来说,湿邪是一种疾病,起病隐匿,易引发多种病变,比如湿疹或荨麻疹、消化不良或积食、偏头痛等。湿气发生在不同的部位,表现大不相同,不妨来看一看你的湿积聚在哪个部位。

湿积聚不同的部位有哪些症状?

1、湿阻经络

湿在经络处积聚,导致经络堵塞,造成气血痹阻,主要表现为肢体困重、四肢肿胀和痉挛、肢体酸痛和麻木、身体固定处疼痛、活动受到限制等;易诱发骨关节炎、痛风以及类风湿性关节炎。此类人泡脚时可以加入花椒和艾叶,水温达到40℃以上,但不能烫伤皮肤,每次泡25~30分钟左右;一边泡脚,一边对足三里穴、承山穴、涌泉穴以及阴陵泉穴按摩,能促进血液循环,帮助排出湿气和寒气。

2、湿困脾胃

湿困于脾胃时主要表现为腹胀、嘴巴黏腻、反酸和打嗝,同时伴有溏泄和不愿喝水等,这主要跟饮食过度贪凉、高糖饮食、偏爱于肥甘厚腻食物等相关。此类人群应注重于饮食均衡,把食物制作的软烂一点;多吃具有健脾胃和祛湿功效的食物,比如山药、白术、芡实以及莲子等;也可以选择蔻仁、陈皮以及木香等能达到行气化湿功效。

3、湿阻滞气机

湿阻滞气机可影响心肺,主要表现为心慌、全身乏力和胸闷以及胸痛等。此类人群应保持规律作息,避免精神高度紧绷;多做缓和的有氧运动来提高心肺功能;适当吃具有养心功效的食物,比如莲子、桂圆和红枣等;也可以每天喝1~2杯西洋参茶。

4、湿阻皮肤

湿阻皮肤易造成皮肤出油和瘙痒,增加患用皮癣、湿疹和青春痘以及脚气病风险。这种情况下不能用力搓洗,也不可用手抓挠,控制洗澡次数,洗澡水温不能超过40℃。做好皮肤保湿,多喝水。把适量的苦参粉、马齿苋和地肤子共同熬成水,直接湿敷于患处,能起到除湿止痒功效。

温馨提示

湿气也易阻于肝胆,主要表现为口苦、腹胀、食欲不振、脸部发黄、小便短赤等,此类人群可选择具有清热生津和除湿退黄功效的食物来调理,比如鲜芦根、莲藕、麦冬、大黄和龙胆草等。值得提醒的是,用于中药调理时必须在中医指导下辨证论治,不可随意用药。

本文Hash:7b910481a074ff302e0f88b11b1cd3dfe4fbd7ca

声明:此文由 cliff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lady女性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