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辨证治疗噫气,症不同方药治则各异

噫气又名嗳气,为胃中之浊气上逆,经食道而由口排出之气体。是脾胃疾病之一。《灵枢。口问篇》曰;“寒气客于胃,逆从下上散,复出于胃,故谓噫”。噫气乃口反食气之病。那么如何治疗呢?

中医治疗噫气,采取辨证治疗,针对不同症状的噫气,其方药治则各不相同。

1、由于饮食不节,过食生冷而致使的寒性噫气

其主要病症是呕吐泄泻,脘腹疼痛,畏寒不渴,宿食不化,嗳气频频,喜唾涎沫,舌淡苔白,脉象沉迟;

病机是脾胃属土,位居中州,主受纳水谷并运化精微。若脾胃阳虚,寒气客于胃,则纳化失职,其气厥逆从下而上,出于口而为嗳气。

治疗时采用温胃散寒的原则,方药是理中汤。

2、由于饮食不节,过食辛热引起的热性噫气

其主要病症是面赤而热,胸隔膨闷,口干唇燥,渴不欲饮,咳吐热痰,时嗳热臭,舌苔黄腻,脉象滑数;

病机是过饮则脾湿,过食辛热油腻之物则生痰,痰火客于胃府,痰随火而升降,火引痰而横行,致使脾胃之阴阳升降失调,而为嗳气;

治疗时采用清气化痰原则,方药是清气化痰丸。

3、由于饮食不节导致的虚性噫气,

其主要病症是面黄肌瘦,心下痞硬,饮食不化,时时嗳气,大便秘结。舌苔浊腻,脉象弦虚;

病机是脾胃虚弱,运化失司,因致痰浊内阻,胃气上逆,所以嗳气不除;

治疗时采用补中降逆原则,方药是旋覆代赭汤。

4、同样由于饮食不节导致的实性噫气

其主要病症是胸脘痞满,腹胀而痛,宿食不下,嗳气吞酸,呕吐泄泻,不欲饮食,舌苔黄腻,脉象弦滑;

病机是伤于饮食,损及脾胃,宿食不化,食积壅滞,阻塞气机,胃气上逆,逐为嗳气;

治疗时采用和胃消食原则,方药是保和丸。

中医治疗糖尿病不同体质治疗各异

糖尿病目前已成为继癌症、冠心病之后的第三种严重危及人们生命健康的疾病。在我国,每10人中就有1人是糖尿病患者,发病率跃居世界第一。“糖尿病可预防可控制,只要保持合理膳食、乐观心态和适当运动,糖尿病患者可过正常人一样的生活。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工作压力的加剧,糖尿病的发病率近年来逐年攀升,且呈年轻化趋势。临床观察发现,过去糖尿病患者年龄主要在50岁以上这个年龄层,而现在40岁上下年龄段的患者越来越多。我国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初糖尿病患病率仅为0.67%,2002年增到2.6%,到现在已猛增至9.7%。生活水平好了,发病率反而居高不下。过去很多疾病是由营养不良引起的,而现在则多由营养过剩导致的。”糖尿病可导致多系统损坏,出现并发症,严重者可致死亡。例如糖尿病患者的高血压发病率比正常人高1.7倍,缺血性心脏病与脑中风高3倍,下肢坏疽高5倍,肾功能衰竭高17倍,双目失明高25倍。

糖尿病发病既有先天遗传因素,也受后天生活不节律影响。糖尿病初期表现为口舌干渴、腰酸腿软、视力模糊,皮肤瘙痒、多汗、肥胖和或消瘦,少部分人还伴有牙龈病变,若出现以上症状的要及时去医院检查。

中医治疗糖尿病优势显著

糖尿病以高血糖为主要标志,临床典型病例可出现多尿、多饮、多食、消瘦等表现,即“三多一少”症状。中医称其为“消渴证”,对它的认识由来已久,最早可追溯到几千年前,在《黄帝内经·素问》中就记载过“消渴证”这一病名。汉代名医张仲景《金匮要略》的消渴篇对“三多”症状亦有记载。糖尿病患者的小便是甜的,病名由此而来。

中医治疗糖尿病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在糖尿病初期、血糖波动较大、减少继发性降糖失效的情况下,中医进行干预治疗有明显疗效。尤其是糖尿病患者伴有并发症,多种疾病交杂使得病情更为复杂。“这时候中医运用整体观,对各种疾病进行辨证,因人制宜进行综合治疗,效果明显、副作用小,能有效缓解症状,提高病人生活质量。”

针对糖尿病初期患者,中医中最为常用经方的是“白虎加人参汤”,在疾病后期,可用“肾气丸”、“六味地黄丸”、“中医开方多是汤药,一人一方,因病论治,不同病症药物用量酌情增减。” 也可用中药代茶饮,辅助治疗,以及对于糖耐量异常的病人进行治疗,常根据病人的不同体质选用不同的干预治疗。

均衡营养是防控关键

“糖尿病”三个字,重在“糖”字,就是涉及到饮食方面。糖尿病在古代为帝王贵族之病,多发生在肥胖、多食富有者之中。如《黄帝内经》曰:“此肥美之所发也,此人必素食甘美而多肥也,肥者令人内热,甘者令人中满,故其气上溢转为消渴”。传统中医认为,消渴多因嗜酒厚味,损伤脾胃,运化失职,消谷耗津,纵欲伤阴而改阴虚燥热发为本病。

在生活中,常有患者认为糖尿病者就不应该吃糖分高的食物,少吃或不吃主食,这是误区。“合理膳食、适当运动、乐观心态是防控疾病的三大法宝,其中科学的饮食习惯是至关重要的因素,任何一类食物过多或过少食用都不恰当。”在每天吃的食物中,脂肪和蛋白质的比例最好分别占1/5,2/5-3/5为碳水化合物。有一个简单的估算方法:在一个6寸的餐盘里,蔬菜占1/2,主食占1/4,肉类占1/8,蛋白质占1/8,是均衡营养的最佳搭配比。

定期认真的血糖监测

无论是饮食治疗、运动疗法还是使用降糖药物甚至胰岛素治疗,定期而规律的血糖监测以了解治疗效果都是必需的。一 病人或病情稳定的患者监测空腹血糖和餐后2小时血糖就可以了。

应用胰岛素或磺脲类降糖药、病情不稳定、血糖波动大的患者最好每隔一段时间测量血糖谱:含三餐前血糖、三餐后2小时血糖和临睡前血糖,医生有时还会根据病情建议测量夜间0点、2点或4点时的血糖以了解整体血糖情况,指导调整用药。

中医辨证治疗肾气不固

肾气不固主要临床表现小便清长而频数,或尿后余沥不尽,或小便失禁,或夜尿增多。神疲乏力,腰膝酸软,听力减退,面色苍白,舌淡苔白,脉细弱沉。

病机分析本证以肾气虚、固摄作用减弱为特征。肾气虚,固摄作用减弱,膀胱失约气化失司,故小便清长而频数,以及余沥不尽,小便失禁,遗溺,或夜尿增多。肾气虚弱,精关不固,故男子肾气虚弱,带脉失约,任脉失养,则女子带下清稀,胎动易滑;肾气虚,脏腑经络功能减退,腰膝酸软,听力减退,面色苍白,看淡苔白,脉细弱沉。

相似证候的辨别;本证的小便异常当与膀胱湿热证辨别,但膀胱湿热证常有尿频尿急尿痛,小便短赤,苔黄腻,脉数等湿热的临床表现;本证一般无湿热之象。本证的肾虚表现当与肾阳虚、肾阴虚证辨别,肾阳虚、肾阴虚证有明显的寒象与热象,本证一般无明显寒象和热象。

辨证注意点有膀胱失约以及精关不固、带脉失肩;肺肾气虚则宗气亦虚,故声音低怯;肾气虚则腰、膝酸软;胸阳不振,阳气运行不利,固摄无权,则胸闷。肢冷面青,冷汗淋漓。脉虚浮无根为阳气虚衰之危象。若阴虚体质则生内热,虚火上炎而见面赤心烦,口燥咽干,舌红,脉细数。

相似证候的辨别本证的喘息短气,呼吸不利当与肺气虚证辨别,单纯的肺气虚证往往表现为咳喘无力,少气不足以息等肺气不利及气虚症状,一般无呼多吸少等肾不纳气见症。本证的肾虚表现当与肾阳虚、肾阴虚证辨别,肾阳虚、肾阴虚证一般无肺的见症,本证为肺肾两虚的表现。

本文Hash:4628a258b20c28aed39e2d82b26ab5070733369e

声明:此文由 Sukin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lady女性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