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辨证治小儿支气管炎

支气管炎在小儿群体中很常见,大多是呼吸道感染原因,看看中医是怎么辨证治疗的吧。

小儿支气管炎属于中医中的风温病的范围,主要是因为肺部受风寒,导致小儿出现发热、咳嗽、胸痛、咯痰、呕吐、呼吸困难等症状。

小儿支气管炎中医辨证施治:

(1)风寒型:咳嗽、喉痒、痰稀色白、鼻塞、涕清、身疼、脉浮紧、苔薄白,方用杏苏散加味:苏叶3克,陈皮3克,半夏4.5克,获苓9克,甘草3克,枳壳4.5克,薄荷3克,肺风草9克,白芷3克,前胡4。5克,水煎服,每日2次。

(2)风热型:咳嗽痰黄、不易咳出、口渴、发热、汗出、脉数、苔黄质红,方用温胆汤加味:麻黄2克,苦杏3克,苏子6克,桑白9克,竹茹15克,鱼腥草15克,桔梗6克,胆星3克,黄芩6克,水煎服,每日2次。

小儿支气管炎中医巧按摩

按摩方法一

1、常用手法

(1)患儿扶抱或仰卧,家长固定患儿上肢,清肺经、推(退)六腑各300次,推三关100次。

(2)患儿俯卧位,分推肩胛骨100次,按揉肺俞、大椎各1分钟。

(3)按揉膻中、丰隆穴各2分钟。

2、随证加减

(1)风热犯肺型:发热恶寒、汗少,头痛,口微渴,咳嗽气急,痰粘色白量少,胸胁隐痛,舌边尖红,苔薄黄。常用手法:

①推太阳30次,推三关300次。

②拿风池、肩井穴各10次。

(2)痰热壅肺型:高热面赤,倾渴欲饮,咳嗽痰黄而粘,或夹血丝,或为铁锈色痰,胸闷气粗,胸痛,舌质红,苔黄腻。常用手法:

①退六腑300次,清心经100次。

②加揉丰隆50次,揉中脘3分钟。

(3)热入心营型:发热不退,夜间加重,烦躁不安,时而谵语,甚至神志不清,气急,喉中痰呜,痰中带血,手足抽动,口唇干燥,舌苔焦黄。常用手法:

①推六腑、清天河水各500次,清心经、清肝经各300次。

②按揉曲池1分钟,推涌泉300次。

按摩方法二

1、常用手法

(1)按揉掌小横纹200次,清肺经300次。

(2)清肝经300次,逆运内八卦100次。

(3)点揉天突、膻中、丰隆穴各1分钟。

2、随证加减

(1)头痛、鼻塞加揉膊阳池50次。

(2)高热不退,挤捏天突至剑突及两侧和大椎至第1腰椎及两侧,至皮下轻度瘀血为止。

患支气管炎的患儿要注意休息,保持卧室的空气流通,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给予易消化的食物,多饮开水。

小儿支气管炎如何防治,中医辨证治疗有方法

小儿支气管炎主要是由于毛细支气管病变引起的,这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疾病。这一疾病对于肺部组织影响较大,因此不少家长对于这一疾病比较关注,其实了解的太少,并没有全面综合的了解,致使孩子患有该疾病的时候家长还没有发觉,因此对它的了解是非常重要的。那么, 小儿支气管炎的早期表现有哪些?小儿支气管炎如何防治?

小儿支气管炎的早期表现:

1、支气管肺炎:急性支气管炎症状较重时,应与支气管肺炎作鉴别。

2、肺门支气管淋巴结结核:根据结核接触史,结核菌素试验及胸部X线检查(X线检查【译】:是医学上的常用辅助检查方法之一,临床上常用的x线检查方法有透视和摄片两种。)。

3、毛细支气管炎:多见于6个月以下婴儿,有明显的急性发作性喘憋及呼吸困难。体温不高,喘憋发作时肺部罗音不明显,缓解后可听到细湿罗音。

4、支气管异物:当有呼吸道阻塞伴感染时,其呼吸道症状与急性气管炎相似,应注意询问有无呼吸道异物吸入史,经治疗后,疗效不好,迁延不愈,反复发作。胸部X线检查表现有肺不张、肺气肿等梗阻现象。

5、病情较轻者,须与上呼吸道感染作鉴别:上呼吸道感染症状体征:发热、鼻塞、流涕、喷嚏、咳嗽;乏力、食欲不振、呕吐、腹泻,儿童可诉头痛、腹痛、咽部不适;咽部充血,有时扁桃体充血、肿大,颈淋巴结可肿大并压痛,肺部听诊多正常。

小儿支气管哮喘家庭护理

1、密切观察发作时的先兆症状,如发现患儿咳嗽、咽痒、打喷嚏、流涕等呼吸道粘膜的过敏症或有发热、咳嗽、咳脓痰,而且咳嗽逐渐加重等上感症状,应按医嘱给舒喘灵气雾吸人,以控制哮喘症状。

2、由于哮喘多在夜间发作,常会使家人惊慌,特别是首次发作,最好去医院明确诊断和病因。以后则可视情况而定,一般轻、中症可在家治疗和护理。发作时可按医嘱给舒喘灵等气雾剂吸入。在火炉上置一盆水煮开,使水蒸汽充满房间,让患儿待在里面,直到呼吸畅通或症状有所好转为止。

3、若咳痰无力,可帮助排痰,方法是五指并拢,略弯曲,轻拍患儿背部,自边缘向中心、再自下而上拍打,一边拍打,一边鼓励患儿将痰咳出。

4、保持环境安静,帮助患儿取半坐位或最舒适体位,并用亲切语言安慰,以解除其恐惧与不安,使之身心得到充分休息。

5、饮食上要给清淡、易消化的半流质或软食,多吃新鲜蔬菜水果,以利通便,忌吃刺激性食物及冷饮,减少诱发因素。鼓励患儿多饮水,以补充水分的丢失。若通过以上护理无效时应去医院诊治。

6、对有支气管哮喘的孩子,平时护理也很重要,可以减少发作。平时应多带患儿进行户外活动,晨起散步、呼吸新鲜空气,做广播操或去参加游泳以保持体力。一年四季坚持用冷水洗脸、洗手,可增加冬季的耐寒能力,防止感冒。年长儿可训练其做胸、腹式呼吸操,吸气用鼻,呼气用口,在胸腹部加压,使呼气时间延长,尽量排出肺部剩余气体,增强换气功能。上述护理目的是为增强患儿的体质。

7、帮助患儿养成规律的生活习惯,保证充足的睡眠(一般为10~12小时),白天最好午睡1~2小时,不偏食,按时刷牙、漱口,正确执行生活日程表。在患儿能耐受的前提下,尽可能让患儿与普通儿童同样地进行生活,以减少依赖性。

小儿支气管炎中医治疗

1、风寒咳嗽:

症状:以突然咳嗽(咳嗽【译】:咳嗽是呼吸 统常见的临床症状之一,临床上很多疾病都会引发咳嗽症状的出现。),声咳急频为主,痰稀薄、鼻塞、流清涕、咽痒或伴头痛、恶寒或不发热、苔微白,脉浮。

治则:辛温解表,散寒止咳。

常用杏苏散加减。

处方举例:杏仁6g,苏叶3g,牛蒡子6g,半复6g,前胡9g,生姜3片。

2、风热咳嗽:

咳嗽不爽,痰以黄粘稠为主,咽红口干,鼻塞流黄涕,或伴发热有汗,舌苔身微黄白,脉浮数。

治则:辛凉解表,宣肺止咳。

常用桑菊饮加减。

桑菊饮:桑叶7.5g,菊花3g,连翘5g,薄荷2.5g,杏仁6g,甘草2.5g,芦根6g,桔梗6g。

3、实热喘:

症状咳嗽不爽,痰黄且粘稠,咽红口干,鼻塞流黄涕,或伴发热有汗,舌苔身微黄白,脉浮数。发热较高,伴有顺喘憋。

治则:宣肺化痰,降逆平喘。

常用麻杏石甘汤加减。

外方举例:麻黄3g,杏仁6g,生石膏15g,甘草3g,青黛3g,苏子6g,莱菔子9g

①热重时加黄芩6g,银花9g,连翘9g。

②表邪重时加菊花9g,鲜芦根15g。

③喘重时选加郁金6g,银杏9g或生赭石15g。

④痰多时加葶苈子9g,蒌仁9g。

⑤咳嗽重时加前胡9g或百部9g。

小儿支气管炎中医辨证施治

小宝宝支气管炎的用药原则

对于因各种原因引起的过敏性咳嗽,通过血象检查可发现嗜伊红计数增高,此类咳嗽往往病程较长,可增加抗过敏的药物赛庚啶,每日每千克体重0.25毫克,分3次口服。对反复患支气管炎的小儿,应让他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注意气候冷暖变化,避免穿衣过多或过少。如果支气管炎反复不愈,应到医院仔细检查是否患有支气管先天畸形、支气管扩张、低蛋白血症、结核以及慢性鼻窦炎、扁桃体炎等疾病。

小儿支气管炎还可用中医辨证施治:

风寒型:咳嗽、喉痒、痰稀色白、鼻塞、涕清、身疼、脉浮紧、苔薄白,方用杏苏散加味:苏叶3克,陈皮3克,半夏4.5克,获苓9克,甘草3克,枳壳4.5克,薄荷3克,肺风草9克,白芷3克,前胡4.5克,水煎服,每日2次。

风热型:咳嗽痰黄、不易咳出、口渴、发热、汗出、脉数、苔黄质红,方用温胆汤加味:麻黄2克,苦杏3克,苏子6克,桑白9克,竹茹15克,鱼腥草15克,桔梗6克,胆星3克,黄芩6克,水煎服,每日2次。

支气管炎在小儿时期很常见,大都继发于上呼吸道感染之后。在发病开始时,先有上呼吸道感染的症状,如鼻塞、流涕,以后逐渐出现断续的干咳。病初呼吸道分泌物增多,咳嗽有痰,初为粘痰,很快变成脓痰,经过510天后,痰液变稀,咳嗽逐渐消失。发病时可无热或发热38.5℃左右,热度经24天退去。

在婴幼儿时期,有一种特殊类型的支气管炎,称喘息型支气管炎,多见于岁以下虚胖小儿,往往有湿疹及过敏病史。起病不久就出现哮喘症状,可反复发作,一般到入学年龄时症状消失,仅有少数至年长后发展成为支气管哮喘,其发病原因可能为患儿对感染过敏而表现为支气管痉挛,引起喘息。

患支气管炎的患儿要注意休息,保持卧室的空气流通,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给予易消化的食物,多饮开水。供给复合维生素B和维生素C,每次各1片,每日3次。对慢性和多次发病患儿,应供给维生素AD,每次1片,每日23次。年幼体弱病孩,轻症可口服磺胺类药物或青霉素类药物,并配用一定的化痰止咳药,起协同治疗作用。磺胺类药可选用复方新诺明,每日每千克体重20毫克,分2次口服。由于磺胺类药物排泄较慢,易在肾脏中引起结晶沉淀,故用药期间要供给充分水分,以利排泄。有的孩子对磺胺类药物有过敏。用后发生皮疹、剥脱性皮炎等,若遇有过敏史的不能用。青霉素类药物可选用阿莫西林,每日每千克体重4080毫克,分34次饭后口服。口服青霉素类药物也要注意有无青霉素过敏史,对有青霉素过敏的小儿要慎用,对特异性体质,以及容易引起过敏应的小儿甚至要禁用。这类患儿可改用头孢菌素类药物头孢拉定,每日每千克体重2550毫克,分34次服用。化痰止咳药可选用化痰片,每次1/2 一l片,每日3次。

本文Hash:c808e1a621d4950f987ce97ed4762c0dc406aa72

声明:此文由 maylee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lady女性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