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血怎么办?中医治疗需先分型

相信很多人都会碰到大便带血的情况出现,那么很多人都很不以为然,都以为是简单的上火原因引起的,殊不知,大家的忽视让肛肠疾病有机可乘,那么大便出血的原因是什么呢?会引发哪些危害呢?中医为大家介绍一下。

什么是便血?

肛门虽小,但却是人体相当重要的器官,它担负着人体摄入营养后的排泄作用。肛门部位一旦出现伤口,就会出现便血现象,如果不尽快医治,随着污物的不断刺激,伤口不但经久难愈,甚至会出现创面溃烂、扩大、坏死的情况发生。

便血指的是指消化道出血,血液从肛门排出。便血颜色会呈现鲜红,暗红或是黑色。肛裂、直肠癌、痔疮、溃疡性结肠炎、结直肠息肉等肛肠疾病都会出现便血现象,不过症状不一样,便血的颜色、血量也不一样,但是表现比较相近,另外全身性疾病如血友病、白血病、尿毒症等也会导致不同程度的便血,需要作具体的检查才可以鉴别。

五因素可导致便血

肛裂:肛裂会导致的大便带血,血色鲜红,手纸擦后有血迹,且便后有肛门剧烈痛疼。

痔疮:大便带血一般发生在排便过程中或是在便后,呈滴血血色鲜红,血与粪便不混合。痔疮引起的大便出血、患有痔疮在大便时鲜血常和粪便相混,有时伴有痔核脱出,形成水肿,嵌顿时可发生疼痛,严重的痔疮患者可导致贫血。

溃疡性结肠炎:出血混有黏液或呈脓血便,伴有发热、腹痛、便频等。

直肠、结肠息肉:血色鲜红、无痛、血与大便不混合。直肠息肉、乙状结肠息肉引起的大便出血。便后有鲜血或是暗红色血液染于大便之外,直肠息肉偶伴有息肉脱出。

直肠癌:血色鲜红或暗红,呈滴状附于大便表面;晚期常出现脓血便会伴随有肛门直肠下坠、消瘦、大便习惯改变等症状。大肠恶变引发的大便出血。表现为解黏液脓血便或暗红色血便,晚期恶变肿的大便有恶臭。

中医分型治疗便血

中医的“肠风”、“脏毒”、“结阴”三者均指便血。或先血后便 ,或先便后血 ,或单纯下血。《金匮》有远血、近血之分。《景岳全书》进一步阐明远血者 ,或在小肠 ,或在胃 ;近血者 ,或在大肠 ,或在肛门。《证治要诀》以血色清而鲜者为肠风 ,浊而黯者为脏毒。《圣济总录》谓阴气内结者为结阴 ,痔疾亦包括在内。大凡便血 ,致病原因有二 ,一是脾虚不能统血 ,二是湿热下注伤损大肠阴络。

脾气虚弱证见下血质稀色淡 ,淋沥不断 ,或便血紫黯 ,伴见面色不华、神疲懒言、眩晕耳鸣、腹痛隐隐、喜热畏寒 ,苔薄白质淡或有齿痕。属脾虚气弱 ,统摄失职 ,宜温中健脾法。方选黄土汤、归脾汤、补中益气汤等 ,忌用苦寒伤中之品,防冰上加霜。药如太子参、白术、陈皮、黄芪、云苓、灶心土、当归、甘草、山药、生苡仁等。

湿热下注大便下血如溅 ,如质清色鲜、手足心热、咽干口燥者 ,属热迫大肠 ,伤及血络 ,宜凉血止血法。用槐花散、地榆散、知柏地黄汤等加减。药用生地榆、丹皮、生地、槐花、天冬、麦冬、玄参、北沙参、竹叶、金银花、山萸肉、生白芍、仙鹤草等 ;若血下污浊、质稠量多、大便不畅、小便热涩 ,多为大肠湿热。用清热利湿解毒法 ,常选地榆散加苍术、黄柏 ,兼用脏连丸 ,或用泽泻汤加蒲公英、贯众、土茯苓、连翘、大黄等。如便血日久 ,湿热未清 ,营阴已亏者 ,治当虚实兼顾 ,和营清热。

便血一证常见于多种疾病之中 ,临床上首先要辨证与辨病相结合 ,警惕恶性肿瘤所致 ,应 医院做检查治疗 ,以免贻误时机。

俗话说:“三分医,七分养,十分防。”可见养生的重要性。在很多人的意识里只有老人才需要养生,其实不然,养生是条漫长的路,越早走上这条路,受益越多。

本文Hash:880cdcb53fdd5832f07306a37d4cf8f5e6f4e227

声明:此文由 ninja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lady女性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