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冒鼻塞,中医帮你通气

导读: 按摩3个穴位缓解鼻塞 感冒鼻塞的小偏方

感冒的症状之一就是鼻塞,这也是令人很难忍的。有什么快速的方法可以有效缓解鼻塞呢?今天,就来为大家介绍一下中医缓解鼻塞的方法都是怎样的,快来一起学两招吧。

按摩3个穴位缓解鼻塞

印堂穴:位于两眉头的中间。按压此穴可以防治头痛、鼻疾患。

迎香穴:位于鼻翼外缘中点与鼻唇沟的中间。按压此穴可以防治鼻炎、鼻窦炎、面瘫等。

合谷穴:位于拇指与食指的虎口处。此穴为止痛要穴,对退热、消炎有辅助作用。此穴善治五官科各种疾病,如头痛、牙痛、眼病、耳鼻病、咽喉病,以及感冒咳嗽。由于此穴有引产功效,故孕妇禁按。

除此之外,还有哪些方法可以缓解感冒鼻塞呢?

感冒鼻塞的小偏方

橘子皮:用新鲜橘子皮对准鼻孔猛然一挤,把挤出的汁液喷入鼻腔,鼻子很快就会通气。还有就是把维生素C碾成粉末,然后吸少量入鼻,鼻子就会通气了。

热水浸泡棉花:棉花用热水浸泡后拧干些,分别敷住耳朵10分钟,睡觉就不会鼻塞了。

葱的粘液:葱的黏液可以抑制发炎。切下葱白色的部分,其中有黏液,而此黏液对鼻的发炎症状有功效,能使空气流通鼻内而治好鼻塞现象。将黏液涂贴在鼻梁上很有功效。此外也可将白色部分的葱切成细丝,放入碗里,注入热水,加入少量味噌,每天二至三次饮用。或者只是加入味噌服用也很有功效。

莲藕汁:莲藕榨汁可以帮助鼻子恢复畅通。莲藕有使皮肤黏膜收缩的作用,有消除发炎的作用,对鼻塞很有功效。可以取莲节一个捣碎成泥,用脱脂棉沾此榨汁,塞入一方的鼻孔如此交互持续动作,则可以去除鼻塞现象。特别是就寝前施行功效更好。或者取2、3滴莲藕榨汁滴入鼻孔也可。

白萝卜汁:用脱脂棉沾白萝卜的榨汁,持续交互塞入鼻孔内也可以治疗鼻塞。或者用浓的粗茶加入盐,以洗涤器洗净鼻腔,也可以消除鼻塞。

感冒鼻塞怎么办?以上方法也许可以试试看哦。

感冒鼻塞怎么办?教你如何快速疏通鼻塞

感冒鼻塞原因?感冒后鼻塞或流清涕、打喷嚏都是因为身体内有寒的原因,具体该如何尽快治愈,一起来看看吧。

感冒时有鼻塞现象的人,多提示身体内有寒。其实只要是经常鼻塞、鼻子不通的人会发现,当吃下去一顿热辣辣的食物后鼻塞就消失了,鼻子通气了,或参加体育锻炼浑身发热后,鼻子也不塞了,通气了。

所以当感冒同时有鼻塞出现时,第一是多穿衣服,注意保暖不要再受凉了,多吃一些温热性质的食物,如可以吃羊肉火锅,最好偏辣一些让身体发汗,鼻塞很快就能缓解了,临睡前用温水泡脚,泡到身体出汗,再多喝温开水,早些上床休息,鼻塞的现象多数都能消失。

还有一个方法,就是背部撞墙,当感觉到自己已经有轻微的感冒症状了,鼻子又不太通畅时,您就用背部撞墙,一定要将背后撞到发热为止,当背后一发热,您就会感到鼻塞逐渐减轻或消失了,撞墙后再多喝几杯温开水,感冒初期的症状也能很快缓解。

用热水熏鼻,也是治鼻塞的一个很好方法,如在单位您就将杯子倒上热开水,鼻子挨近水杯,热蒸汽直接熏鼻子能有效缓解鼻塞,如果是在家中,您可以用三片生姜、6-8瓣大蒜加水煮15分钟,将生姜大蒜水倒入杯子中直接熏鼻子,治疗鼻塞效果不错,熏完后再将此水喝下,再多喝几杯温开水,泡脚发汗,早些休息,感冒后的鼻塞多能有效地控制住了。

感冒时打喷嚏、流清水涕

打喷嚏流清水鼻涕是感冒最常见的症状,只要是流清水鼻涕一定是身体受凉了或身体内有寒,这时最重要的是给身体保暖、多穿衣服,冬天冷,出门要戴帽子,围好围巾,晚上睡觉也要盖好被子,不能受凉,穿好鞋子,感冒时就不要穿拖鞋了,注意脚的保暖。

有的人只是早上起床时打喷嚏、流清水鼻涕,活动活动就好了,多数不是感冒引起的,是病人体内有寒同时气虚,这类人同样在生活中注意保暖,多吃温热属性的食物,辣椒、羊肉、牛肉可以经常吃,山药、糯米补气的食物也可以经常吃,不要吃寒凉的、泄气的食物,同时多加强室外的运动、增强体质,每晚临睡前要坚持用桶温水泡脚,这种因虚、寒引起的常常打喷嚏、流清水鼻涕的现象随着体质的好转,会慢慢消失的。

如果是感冒引起的打喷嚏、流清水鼻涕,多数是受凉感冒,处理的方法是:

1、用桶温水泡脚,最好用一小把艾叶,加水煮10—15分钟后泡脚,或取四分之一的清艾条将外皮去掉,将里面的艾绒撒碎,放入桶中,倒入开水,泡上十几分钟后再加水泡脚,一定要泡到全身冒汗,不容易出汗的人可以在泡脚时喝温开水,同时做耳朵的按摩、梳头就容易出汗了。

2、流清水鼻涕多的人,同样可以取3—5片生姜加6—8瓣大蒜加水煮15分钟后,倒入杯中,先熏鼻,然后再喝下,再多喝温开水,止清水鼻涕效果不错。

3、只要是感冒了,一天要喝6—8杯温开水,多上厕所排尿,能明显的减轻感冒的症状。

4、要吃温热的食物,吃红烧羊肉多放些辣椒或吃辣的羊肉火锅对治疗受凉感冒效果很好,可以连吃两天,再多喝水,就能去除身体的寒湿也不会上火。

5、保证充足的睡眠,尽量早睡、多睡,睡觉时多盖被子,让身体微微出汗,效果更好。

6、多穿衣服给身体保暖。

7、用3—5片生姜加一勺红糖加水煮15分钟,乘热喝下,一天可以喝2—3次。

中医治疗感冒鼻塞的方法

一、风寒型感冒鼻塞

病人除了有鼻塞、喷嚏、咳嗽、头痛等一般症状外,还有畏寒、低热、无汗、肌肉疼痛、流清涕、吐稀薄白色痰、咽喉红肿疼痛、口不渴或渴喜热饮、苔薄白等特点,通常要穿很多衣服或盖大被子才觉得舒服点。这种感冒鼻塞与病人感受风寒有关。治疗应以辛温解表为原则。病人可选用伤风感冒鼻塞冲剂、感冒鼻塞清热冲剂、九味羌活丸、通宣理肺丸、午时茶颗粒等药物治疗。

若病人兼有内热便秘的症状,可服用防风通圣丸治疗。风寒型感冒鼻塞病人忌用桑菊感冒鼻塞片、银翘解毒片、羚翘解毒片、复方感冒鼻塞片等药物。 治疗风寒感冒鼻塞的关键就是需要出点汗(中医称辛温解表),有很多方法的,包括桑拿、用热水泡脚(最好加点酒)、盖上两层被子、喝姜糖水、喝姜粥等等。风寒感冒鼻塞主治方是桂枝汤,伤寒论首方,麻黄汤也主治风寒感冒鼻塞,但在南方慎用。 总结:辛温解表,宣肺散寒。

二、风热型感冒鼻塞

病人除了有鼻塞、流涕、咳嗽、头痛等感冒鼻塞的一般症状外,还有发热重、痰液粘稠呈黄色、喉咙痛,通常在感冒鼻塞症状之前就痛,痰通常黄色或带黑色,便秘等特点。治疗应以辛凉解表为原则。病人可选用香雪抗病毒口服液、感冒鼻塞退热冲剂、板蓝根冲剂、银翘解毒丸、羚羊解毒丸等药物治疗。风热型感冒鼻塞病人忌用九味羌活丸、理肺丸等药物。

三、寒包火感冒鼻塞

寒包火的感冒鼻塞(表现为流清涕,大便干燥,咽部红肿,发热)和风热感冒鼻塞(表现为喉痛、面红、舌苔黄等)可以靠喝苦丁茶来泻火、清热,缓解感冒鼻塞的一些症状,如咽喉肿痛、头疼、眼睛肿胀等,但不能预防和治疗感冒鼻塞,还是要吃银翘解毒丸、莲花清瘟胶囊等药物。

四、暑湿型感冒鼻塞

病人表现为畏寒、发热、口淡无味、头痛、头胀、腹痛、腹泻等症状。此类型感冒鼻塞多发生在夏季。治疗应以清暑、祛湿、解表为主。病人可选用藿香正气水、银翘解毒丸等药物治疗。如果病人胃肠道症状较重,不宜选用保和丸、山楂丸、香砂养胃丸等药物。

五、时行感冒鼻塞

病人的症状与风热感冒鼻塞的症状相似。但时行感冒鼻塞病人较风热感冒鼻塞病人的症状重。病人可表现为突然畏寒、高热、头痛、怕冷、寒战、头痛剧烈、全身酸痛、疲乏无力、鼻塞、流涕、干咳、胸痛、恶心、食欲不振,婴幼儿或老年人可能并发肺炎或心力衰竭等症状。治疗应以清热解毒、疏风透表为主。病人可选用香雪抗病毒口服液、防风通圣丸、重感灵片、重感片等药物治疗。如果时行感冒鼻塞的病人单用银翘解毒片、强力银翘片、夏桑菊感冒鼻塞片或牛黄解毒片等药物治疗,则疗效较差。

中毒型流感病人则表现为:高热、说胡话、昏迷、抽搐,有时能致人死命。因此病极易传播,故应及早隔离和治疗。

总之,感冒鼻塞病人应根据自身的病情特点选用不同的中成药治疗,否则会影响疗效,延误病情。

中药方

1、风邪外感,营卫不和

症状:发热恶寒,有汗不解,口渴不欲饮,苔薄白,脉浮小数。

治法:调和营卫,辛温解表

方药:川桂枝4.5克,炒白芍9克,生甘草4.5克,茯苓9克,鲜藿佩各3克,白叩壳3克,鲜荷梗1支

用法:水煎服。

按语:感受风邪,营卫不和,故见发热恶寒有汗不解,以桂枝汤加芳宣之品,祛风辟秽,调和营卫,故热退,风邪得解。< /p>

2、风热感冒鼻塞

症状:发热,微咳,咽红,小便黄,脉浮数,舌赤无苔。

治法:辛凉解表

方药:桑叶6克,菊花6克,牛蒡子6克,连翘6克,桔梗4.5克,芦根15克,僵蚕6克,竹叶6克,生甘草3克,香豆豉9克,薄荷2.4克,葱白3寸6克,

用法:薄荷、葱白后下,余药先煮,水煎2次,共取200毫升,分早、晚2次温服。

按语:肺为娇脏,清虚而处高位,选方多宜轻清,不宜重浊,这就是治“上焦如羽,非清不举”的道理。此属风热感冒鼻塞,故用桑菊饮和葱豉清凉透表,宣肺化痰。

3、感冒鼻塞夹湿

症状:感冒鼻塞两周,发烧,鼻塞流涕,咳嗽,咽痒且痛,大便干燥,小便正常,色淡太白黄腻,脉浮微数。

治法:祛湿解表

方药:苏叶4.5克,杏仁6克,桔梗3克,炒枳壳3克,前胡3克,制香附3克,陈皮3克,炒莱菔子4.5克,薄荷3克,荆芥3克,甘草1.5克,葱白3寸

用法:一剂两煎,共取160毫升,分早、晚2次温服。

按语::“从外之内而盛于内者,先治其内而后调其内。”此属感冒鼻塞夹湿,治疗先宜疏解,继用和脾消滞,清利湿热。

4、湿浊中阻,肠胃气滞

症状:寒重热轻,头胀身痛,胸闷不咳,舌苔白腻如积粉,脉象沉滑,二便俱少。

治法:祛表里之湿

方药:苍术4.5克,藿香6克,一厚朴4.5克,半夏6克,陈皮4.5克,菖蒲2.4克,大腹皮子9克,枳壳6克,生姜2片

用法:水煎服。

按语:此感冒鼻塞为湿邪侵于表里之证。湿邪束于肌表,卫阳内郁失于敷布及温煦于外,则恶寒重而发热轻,头胀身痛,湿浊中阻,气机失调,则胸闷,脉沉滑,舌苔白腻如积粉均属湿浊内蕴之象。故治以苍术、半夏运脾燥湿,藿香芳香化浊,厚朴、枳壳、陈皮行气宽中,以助湿邪之化除,更配生姜外达以逐在表里之湿邪。防湿郁化热,入黄苓、赤苓以清热渗湿。表里之湿解除则症自愈。

本文Hash:f43739ec6d106aeb622b44e6faf84ec27a965854

声明:此文由 Mike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lady女性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