嗜睡症的两种中医治疗

秋冬季节不远了,越来越爱睡觉的你,有没有时时欲睡、唤之能醒、醒后复睡呢?中医称嗜睡为“多寐证”,其特点是:不论昼夜。中医认为嗜睡是阴气太盛,阳气虚弱以及脾虚等病因所致。中医分两型治疗:

脾虚湿重型:主证为身体肥胖,胸闷,身重乏力,食欲不振,食后困倦易睡,或大便溏稀及痰多,舌苔白腻。方用平胃散合三仁汤加减:苍白术各10g,厚朴6g,陈皮6g,猪茯苓各12g,苡仁15g,制半夏10g,砂蔻仁各6g,炒三仙各10g,滑石10g,贝母10g,木香6g,车前草15g。

阳气虚衰型:年老体弱或久病之后,神疲乏力,食欲不振,懒言多汗,畏冷肢凉,舌苔白润。方用附子理中汤合补中益气汤加减:制附子6g,党参15g,白术10g,干姜6g,黄芪15g,当归10g,升麻6g,陈皮6g,柴胡10g,炙甘草5g,炒三仙各10g。

中医治疗嗜睡症

很多人在饱受着嗜睡症的困扰。嗜睡症与发作性睡病的治疗是相同的,因为两种疾病的中医病机大体相同既多是由中气不运所引起的,中气即是脾胃之气,祖国医学有脾困人则困之说。目前现代医学对本病没有很好的办法。多采用心理治疗加小剂量的精神兴奋药物。我诊所根据祖国医学理论,辨证论治,用纯中药治疗本病,上百例取得非常良好的疗效。

临床辨证分型常见以下五种

经过多年的临床实践,并吸取了前人的宝贵经验,杨大夫在运用“醒脾开窍汤”治疗嗜睡症的过程中将嗜睡症分为五型。

一、痰湿困脾型:多见于形体肥胖之人,胸闷、纳呆、大便不爽,痰多泛呕、口中粘腻,身重嗜睡舌苔白腻脉孺缓。治疗原则:燥湿健脾豁痰开窍。方药:“醒脾开窍汤”加竹茹、半夏等。

二、脾气不足型:多见于病后或高龄之人,神疲乏力、腹胀食少,食后困倦嗜睡,少气懒言,形体消瘦或肥胖、浮肿等,舌淡苔薄白,脉虚弱。治疗原则:益气健脾。方药:“醒脾开窍汤”加人参 、白术、黄芪等。

三、肝郁脾虚型:长期忧愁思虑精神萎靡不振头昏欲睡多梦时有两胁不适,纳呆食少,大便不利或腹痛泻泄,泻后痛减,舌苔薄白或稍腻,脉玄细或涩。治疗原则:舒肝健脾开窍。方药:“醒脾开窍汤”加柴胡、党参、枳壳等。

四、气血两虚型:面色萎黄无华或淡白,纳呆食少,神疲乏力,心悸多梦、气短懒言,或有自汗,头晕目眩,舌淡嫩苔薄白,脉沉细无力。治疗原则:益气养血醒脾开窍。处方:“醒脾开窍汤”加黄芪、当归、人参等。

五、湿浊蒙蔽型:头重如裹,口干粘不思饮水,胸闷不饥,二便不利,舌苔厚腻。内经云:“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头为诸阳之会,若被湿浊蒙蔽清阳不升,浊阴不降,则困倦嗜睡。治疗原则:芳香化浊醒脾开窍。处方:“醒脾开窍汤”加佩兰、苍术、白寇等。

中医如何治疗嗜睡症

当出现嗜睡症时,可以辨证服用中药治疗,能有效缓解病情;在用药时还可以选择穴位针灸的方法调神醒脑,缓解嗜睡症;坚持穴位按摩也有一定效果。
  

1、药物辨证治疗


  中医把嗜睡症分为嗜睡困脾型、瘀血阻滞型、脾气虚弱型、阳气虚衰型四种类型,辨证用药可以有效缓解嗜睡症。比如嗜睡困脾型可用燥湿健脾、醒神开窍的中药治疗;瘀血阻滞型可用活血通络药物治疗;脾气虚弱型可应用健脾益气中药治疗;阳气虚衰型可以应用益气温阳中药治疗。
  

2、穴位针灸


  嗜睡症患者在辨证服用中药时,还可以选择穴位针灸和耳针方法进行治疗,达到理气化痰、调神醒脑作用。比如可以被百会穴、四神聪穴针灸醒脑,对丰隆穴、足三里穴针灸和胃安神等。
 

 3、穴位按摩


  出现嗜睡症时,还可以对风池穴、风府穴、足三里穴、三阴交穴等穴位进行推拿按摩,每个穴位每天推拿按摩一次,每次三分钟,也可以缓解嗜睡症状。

本文Hash:7089d4a2c9d07145d11d1701eb70ebbd4ab401ba

声明:此文由 一正一邪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lady女性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