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面对突然来袭的夏季冷空气

一、4种冷空气来袭季常见病需防范

气温剧降是流感、哮喘、鼻炎、支气管炎的高发期,尤其是天气的反复变化及骤然升、降温等会引起这些病的大暴发。在此,提醒大家注意防范。

1。流感:典型的流感呈现为乏力、头痛、头晕、全身酸痛;常有咽痛,鼻塞、流涕等。老人、婴幼儿、有心肺疾病者患流感后可发展为肺炎。

2。鼻炎:患者会出现鼻塞,流清水涕,鼻痒,喉部不适,咳嗽等症状。其中急性鼻炎、过敏性鼻炎、血管运动性鼻炎受天气影响较大。

3。哮喘:寒冷季节容易受凉而导致呼吸道感染,天气突然变化,可激发支气管哮喘发作。此种炎症可引起反复发作的喘息、气促、胸闷、咳嗽等症状。

4。支气管炎:当气温骤降、呼吸道小血管痉挛缺血、防御功能下降等可致病。慢性咳嗽、咳痰或伴有喘息,部分病人可发展成阻塞性肺气肿、慢性肺原性心脏病。

二、“夏冻”不是人人都适合

人们对“夏冻”的理解,不应仅限于“不忙添衣”上,还要加强耐寒锻炼,经常用冷水洗脸洗鼻。另外,“夏冻”不是人人都适合,需要注意不要受凉。

冷空气再次袭来,身体冬季如何对抗寒冷

冷空气再次袭来,要战胜寒冷,最重要的是将身体温度保持在37℃左右。因此,湿冷环境中,身体的热量容易流失,也很难补充。多名科学家,为我们讲解人的身体是如何对抗低温的。

能量消耗减少

冬天,为了保持温暖,身体内部会通过降低肌肉收缩次数、重新分配碳水化合物消耗数量来降低能量消耗水平。“温度下降到一定程度,身体的神经系统反应变慢,导致肌肉收缩变慢。”跑步者学院创始人马特·约翰逊介绍。同时,身体将消耗更多碳水化合物来产生乳酸。乳酸和神经系统共同作用,使身体运作变慢来储存热量。

血液流速降低

“寒冷导致血管压缩、血液流动阻力变大。”美国陆军环境科学研究所心理学家约翰·卡斯特莱纳说,“体表皮肤和四肢如手指、手掌和脚部的血液流速最先降低,因此这些部位也最容易感到寒冷。身体通过限制流向这些部位的血液来防止太多热量散发。”不过,这种防御机制会导致血压上升,影响心脏供血,可能加重心脏负荷。

身体开始颤抖

为了使身体回温,身体肌肉和器官会自动颤抖来使人体积聚热量,这就是人们通常说的“冻得哆嗦”。虽然这种方法会导致更多能量散失,能效转化也不高,但在体温最开始下降的时候,这种方式还是会在短时间内起到一定的效果。

值得注意的是,当身体无法保持核心体温的时候,就会出现冻疮或低体温症等问题。所以小孩和老人尤其需注意保暖。

立冬过后冷空气来袭,如何不让心脑血管出故障?

立冬时期冷空气已经袭来,对于患有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来说是很大的挑战,天气的寒冷会让血管出现收缩,升高血压,很容易导致脑血管疾病的复发,所以说立冬应该为大脑做保健。

立冬后为什么要给大脑做保健呢?

冬季天气会变得越来越寒冷,血管的阻力以及血压就会上升,从而增加了心脏以及大脑的负担,增加患上脑出血的几率。受到寒冷天气的刺激,会升高血液里面的纤维蛋白,增加了血液粘稠度,从而形成凝血块,容易引起脑缺血性的中风发作,再加上室内缺少一定的通风,会让大脑处于缺氧状态,也会增加患上脑血管的发生率。除此之外也容易加剧慢性脑病,比如老年痴呆症以及帕金森病。

突发脑血管疾病发病前是没有任何症状的疾病,突发性是很强的,而且猝死率达到90%以上,一般在工作或者活动的时候会突然感觉到全身没有力气、头晕以及头痛,此类患者一定要按照医生嘱咐按时服用药物,要随身携带,晚上睡觉前放在显眼的部位。在冬季出门时要戴上帽子为头部保暖,洗澡的水温不能过凉也不能太热,做好养脑以及护脑的工作。

如何做好保健大脑措施呢?

对于抵抗力差的老年人以及孩子来说,要避免头部受到刺激。一般室内比较暖和,可以适当的减少衣服,但是室内外的温差不能过大,若是温差过大的话,在骤冷骤热的环境容易引起脑血管的收缩,从而让脑血管舒张功能出现失调,更容易诱发脑血管意外。

要多为身体补充水分,多吃新鲜的蔬菜和水果,这样才能够得到一定的维生素以及矿物质,可以多吃一些营养丰富以及产热量高的食物,比如鱼类,肉类,豆制品,瘦肉汤,少吃冰凉的食物,戒掉烟酒,膳食上应该遵循低脂肪低胆固醇以及低盐的原则,多吃新鲜蔬菜能够有效的稳定血压。另外也应该多参加体育锻炼,增强身体的抵抗力以及耐寒能力,但是也要根据自身条件来选择,千万不能做剧烈运动。

温馨提示

一定要注意身体的保暖,居住的环境要注意通风换气,适当的参加体育锻炼,要保持心情的愉悦,不能让脾气过于暴躁,不能让身体过度劳累,要保持大脑的健康,这样才能够平安的度过寒冬。

本文Hash:be69b08c55390fae258450e6061d95fd17d81702

声明:此文由 飞舞九天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lady女性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