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摩百会穴位的作用

百会穴是身体中一个重要的穴位,它位于我们的头部,属于督脉,位置在头顶的正中间,也就是两只耳朵耳尖连线的交点。百会穴对于我们的身体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经常对这个穴位进行按摩能够很好的治疗头痛、头晕、高血压以及休克还有脑贫血等情况,如果身体出现了失眠还有神经衰弱的情况,按摩百会穴也具有很好的作用。今天,小编就来和大家一起说说百会穴位的作用,来了解下吧!

百会穴位的作用

中医方面认为,百会穴属于督脉,是手脚三阳还有督脉交汇的地方,如果这个位置被击中了,那么就有可能出现倒地并且不省人事的情况。医生告诉我们,百会穴的作用有很多,不仅能够治疗身体的不适情况,同时还有保健身体的作用。如果身体出现了头重脚轻、高血压、低血压、头晕、宿醉还有失眠、焦躁等等一系列问题,那么按摩百会穴能够很好的缓解不适情况。除此之外,百会穴还具有升阳同脱的效果,也就是说如果出现了脱肛还有子宫脱垂的问题,作用百会穴也具有很好的治病效果。

百会穴的位置其实很好找,首先我们保持正坐的姿势,那么百会穴就在我们头顶的正中间。如果没有十足的把握,那么也可以将两只耳朵的耳尖位置连接起来,这样他们交汇的地点就是百会穴了。

经常按摩百会穴不仅能够提神醒脑,同时对于高血压、休克还有脑贫血等等疾病有着很好的疗效。具体的百会穴位的作用如下:

第一:醒脑开窍

百会穴位置我们的大脑上面,并且膀胱经也是要在百会穴进行交汇的。所以说,在我国的中医名著中也有记载,百会穴是调节脑功能的一个重要部位,所以经常按摩百会穴具有提神醒脑以及开窍的作用,对于中风还有脑膜炎等疾病具有很好的治疗作用。对于百会穴的按摩治疗,在我国的战国时期就有详细的记载,第一个使用的就是著名的扁鹊了。

现代医学研究发现,在百会穴上方进行艾灸,能够很好的令大脑中的动脉血液流量加速,这样就导致脑血流量加快,很好的促进大脑健康。除此之外,如果在百会穴上进行针灸,能够很好的改善急性脑出血的出血量,有效的促进神经功能还有四肢功能恢复健康。

第二:安神益智

在中医方面都是将大脑的生理以及病理疾病都是归于五脏方面的,而百会穴通过各种穴位,所以百会穴和背俞穴以及五脏六腑中的经气都是属于相同的。所以说,经常按摩百会穴具有安抚五脏六腑、安定心神以及提神醒脑还有益智等作用,同时对于失眠多梦以及健忘等毛病还有治疗的作用。

临床试验发现,对百会穴这个位置进行针灸,能够很好的改善老年性痴呆以及血管性痴呆的问题,令患者智能衰退的情况得到明显的好转,例如神情淡漠、反应迟缓、理解错误、嗜睡以及健忘等等毛病。对这个穴位进行针灸,能够有效的扩张大脑内部的血管,并且对于脑部的血管弹性进行改善,令血管的紧张度获得更好的降低,这样血液流量就会增加,并且血液循环就会加快,大脑反应自然而然就会加快了。

第三:导气止痛

如果身体出现了头痛的情况,那么按摩百会穴能够很好的缓解身体不适的情况。因为百会穴和身体中诸多穴位都是相通的,所以按摩这个位置具有很好的疏导经气的作用,这样经络疏通了,自然就具有止痛的作用,特别是对于那些由于经络阻滞所引起的头痛情况,效果更佳。

另外,如果是对百会穴进行针灸,你们一定要注意针刺的方向。一般情况下我们都是采取针 灸患者问题比较严重的那一边,同时搭配多种辩证方法,这样获得的效果更佳。

第四:平肝熄风

中医方面认为人体是分为两部分的,上半部分属于阳性,而下半部分则是属于阴性,而风性主动,所以容易侵袭阳,这也就是为什么头部容易出现风病的原因。百会穴位置人体的最高位置,所以出现风病的可能性更高。百会穴个督脉以及三焦经等的会穴,所以具有很好的平肝潜阳的作用,对于各种和风相关的疾病都有着很好的治疗作用,常见的就与高血压、颈椎病、帕金森等疾病,治疗效果非常的不错。

按摩脚底穴位的作用

脚底和全身所有的脏腑经络之间的关系非常的密切,同时还承担了身体的所有重量,所以也有人能将脚部称之为人体的第二个心脏。所以说,刺激、按摩脚底的穴位能够很好的调节全身的功能,并且起到治疗众多疾病的作用。

另外,现代解剖学也表明,脚部的血管还有神经都要比身体中其他穴位多得多,并且和许多的身体部位、组织器官等都有着特殊的联系。所以,日常生活中经常对脚底的穴位进行按摩,能够很好的治疗多种疾病,保持脚部的血液循环。

按摩脚底穴位的作用不仅仅能够促进脚部血液循环更加的顺畅,同时也能够更好的保证全身血液循环的正常。除此之外,脚底按摩还具有疏通经络以及强身养气的效果,令身体远离疾病。通过对脚底的穴位施加压力,从而改善身体的调节功能,激发各个细胞中的潜能,最终提高身体的免疫力。

大量的实验表明,通过对脚底进行按摩,对于失眠、消化疾病。糖尿病、支气管炎、癌症以及心脏病等等都具有很好的疗效,同时不会有副作用。

按摩阴交穴位的作用?

按摩阴交穴位的作用

解剖:在腹白线上,深部为小肠;有腹壁浅动脉、静脉分支,腹壁下动、静脉分支;布有第十肋间神经前皮支的内侧支。

主治:绕脐冷痛,腹满水肿,泄泻,疝气,阴痒,小便不利,奔豚,血崩,带下,产后恶露不止,小儿陷囟,腰膝拘挛。

配伍:配阴陵泉、带脉穴治赤白带下;

配子宫穴、三阴交治月经不调、崩漏;

配大肠俞、曲池治脐周作痛;

配天枢、气海治腹胀肠鸣、泄泻。

刺灸法:直刺0.5~1寸;可灸。孕妇慎用。

本文Hash:20b4de7862a54238cb16ddb71667a75c12b9fce6

声明:此文由 jingling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lady女性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