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怎么艾灸治疗感冒

秋天一到,天气逐渐转凉。尤其早晚温差较大,许多人还不适应,加上频繁脱换衣服,很容易感冒。

患者起初会出现头痛、怕冷、无汗、喷嚏、鼻塞流清涕,精神不振等症状,如果这时及早治疗,则能有效防止病情加重。用艾条灸进行自我保健,就是方法之一。

具体取穴如下:

1、风池穴:从耳后骨突下缘向后摸,可以摸到一个凹陷,这就是风池穴,左右各一个。

2、风府穴:取穴时,顺着我们的后脑勺往下会摸到凹陷,这就是风府穴。

3、合谷穴:就是我们平时说的“虎口”。

4、足三里:在小腿前外侧。屈膝后,从膝盖下缘外侧的小凹陷处,向下量出三寸,便是足三里。

点燃艾条后,悬于穴位之上,艾火距离皮肤2—3厘米进行熏烤。每穴灸20分钟,各穴依次施灸。

注意事项:

1、风池、风府两穴都有头发覆盖,艾灸时应将艾条稍稍抬高,并以另一手拨开头发。

2、艾灸治疗风寒感冒应越早越好。若出现高热、咽疼、流黄涕等症状,应及时到医院就诊。

小儿感冒怎么治疗 中医辩证治疗效果好

阿嚏!这样的声音是很多家长不愿意听到的,每每孩子发生疾病,最担心的就是家长了。看着自己的孩子忍受疾病的痛苦,心理就是很悲伤的。感冒就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在中医上,对于中医也是有很多的解释的,不同的感冒症状,就会有不同的治疗措施。那么,在生活中怎样进行小儿感冒的治疗呢?

发生不同的感冒情况,就会有不同的感冒症状,对我们健康的伤害也是很不一样的。辨风寒感冒与风热感冒感冒常以风夹寒、夹热而发病,因此临床上应首先分清风寒、风热两证。二者均有恶寒、发热、鼻塞、流涕、头身疼痛等症,但风寒证恶寒重发热轻,无汗,鼻流清涕,口不渴,舌苔薄白,脉浮或浮紧;风热证发热重恶寒轻,有汗,鼻流浊涕,口渴,舌苔薄黄,脉浮数。

发生感冒的时候,就要注意选择合适的感冒治疗措施,只有这样才能促进感冒快快好起来!辨普通感冒与时行感冒普通感冒呈散发性发病,肺卫症状明显,但病情较轻,全身症状不重,少有传变;时行感冒呈流行性发病,传染性强,肺系症状较轻而全身症状显着,症状较重,且可以发生传变,人里化热,合并它病。

不同的感冒情况,就会有不同的感冒治疗措施,最好就是分清楚感冒的症状,进行及时的治疗。辨常人感冒与虚人感冒普通人感冒后,症状较明显,但易康复。平素体虚之人感冒之后,缠绵不已,经久不愈或反复感冒。在临床上还应区分是气虚还是阴虚。气虚感冒者,兼有倦怠乏力,气短懒言,身痛无汗,或恶寒甚,咳嗽无力,脉浮弱等症。阴虚感冒者,兼有身微热,手足心发热,心烦口干,少汗,干咳少痰,舌红,脉细数。

治疗原则

1、解表达邪感冒由外邪客于肌表引起,应遵循《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其在皮者,汗而发之”之意,采用辛散解表的法则,祛除外邪,邪去则正安,感冒亦愈。解表之法应根据所感外邪寒热暑湿的不同,而分别选用辛温、辛凉、清暑解表法。时行感冒的病邪以时行病毒为主,解表达邪又很重视清热解毒。

2、宣通肺气感冒的病机之一是肺失宣肃,因此宣通肺气有助于使肺的宣肃功能恢复正常,肺主皮毛,宣肺又能协助解表,宣肺与解表相互联系,又协同发挥作用。

3、照顾兼证虚人感冒应扶正祛邪,不可专事发散,以免过汗伤正。病邪累及胃肠者,又应辅以化湿、和胃、理气等法治疗,照顾其兼证。

感冒看似是一种很小的疾病,但是,一旦发生给孩子的健康造成的严重影响就是不能忽视的。希望以上的治疗措施会让您在生活中进行感冒的预防。另外,进行中医的养生也是很重要的,中医的护理,就是对人们的身体进行适当的调节,让您的孩子由内而外的健康。最后,小编祝您的孩子健康成长。

中医怎么艾灸治疗汗管瘤

治疗汗管瘤针灸疗法:

针刺可有轻刺、重刺和中等刺三种,轻刺用力较小,针尖接触皮肤的时间愈短愈好。重刺用力稍大,针尖接触皮肤的时间可稍长。不论轻刺、重刺都应注意运用腕部弹力,使针尖刺到皮肤后,由于反作用力而使针弹起,这样可减轻针刺部位的疼痛。中等度刺法,用力介于轻刺、重刺之间。

针刺治疗汗管瘤的部位选择:

针刺部位可分为三种,一种是局部叩刺,即在病变局部按经脉循行叩刺,或在其局部由外围向中心叩刺。另一种是按经脉辨证循经取穴。 还有一种是整体叩刺,即先刺脊柱两旁,由背至骶,后刺项部及病变局部。对某些病变在脊柱附近及其他有关部位上所出现的一些特殊所见(如敏感点、条索状物,结节等)均为重点叩刺部位。

针刺治疗汗管瘤的步骤:

针具使用前做好消毒工作。右手握针柄,以无名指、小指将针柄未端固定于小鱼际,针柄未端露出手掌后约2-5cm,以拇中二指夹持针柄,食指置于针柄中段上面。叩刺速度要均匀,防止快慢不一、用力不匀地乱刺。针尖起落要呈垂直方向,即将针垂直地刺下,垂直地提起,如此反复操作。防止针尖斜着刺入和向后拖拉着起针,这样会增加病人的疼痛。针刺部位须准确,按预定应刺部位下针,每一针之间的距离,一般在1.0—1.5cm之间。

针刺治疗汗管瘤各部位顺序

依次是:头部、项部、颈部、肩胛部、脊背部、骶部、上肢、面部、眼部、鼻部和耳部。

本文Hash:6228d91fb7e95501ae17bfe416f15b4eabd220cc

声明:此文由 ninja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lady女性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