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障碍?教你如何与人沟通

导读: 教你如何与人沟通 1、小事,幽默地说 2、急事,慢慢地说 3、没发生的事,不要胡说 4、没把握的事,谨慎地说 5、伤害人的事,不能说 6、做不到的事,别乱说 7、别人的事,小心地说 8、伤心的事,不要见人就说 9、尊长的事,多听少说 10、自己的事,听别人怎么说 11、孩子们的事,开导着说 12、夫妻的事,商量着说 13、树立平等观念 14、学会对对方感兴趣 15、善于尊重和理解对方

教你如何与人沟通

1、小事,幽默地说

尤其是一些善意的提醒,用句玩笑话讲出来,就不会让听者感觉生硬,他们不但会欣然接受你的提醒,还会增强彼此的亲密感。

2、急事,慢慢地说

遇到急事,如果能沉下心思考,然后不急不躁地把事情说清楚,会给听者留下稳重、不冲动的印象,从而增加他人对你的信任度。

3、没发生的事,不要胡说

人们最讨厌无事生非的人,如果你从来不随便臆测或胡说没有的事,会让人觉得你为人成熟、有修养,是个做事认真、有责任感的人。

4、没把握的事,谨慎地说

对那些自己没有把握的事情,如果你不说,别人会觉得你虚伪;如果你能措辞严谨地说出来,会让人感到你是个值得信任的人。

5、伤害人的事,不能说

不轻易用言语伤害别人,尤其在较为亲近的人之间,不说伤害人的话。这会让他们觉得你是个善良的人,有助于维系和增进感情。

6、做不到的事,别乱说

俗话说“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不轻易承诺自己做不到的事,会让听者觉得你是一个“言必信,行必果”的人,愿意相信你。

7、别人的事,小心地说

人与人之间都需要安全距离,不轻易评论和传播别人的事,会给人交往的安全感。

8、伤心的事,不要见人就说

人在伤心时,都有倾诉的欲望,但如果见人就说,很容易使听者心理压力过大,对你产生怀疑和疏远。同时,你还会给人留下不为他人着想,想把痛苦转嫁给他人的印象。

9、尊长的事,多听少说

年长的人往往不喜欢年轻人对自己的事发表太多的评论,如果年轻人说得过多,他们就觉得你不是一个尊敬长辈、谦虚好学的人。

10、自己的事,听别人怎么说

自己的事情要多听听局外人的看法,一则可以给人以谦虚的印象;二则会让人觉得你是个明事理的人。

11、孩子们的事,开导着说

尤其是青春期的孩子,非常叛逆,采用温和又坚定的态度进行开导,可以既让孩子对你有好感,愿意和你成为朋友,又能起到说服的作用。

12、夫妻的事,商量着说

夫妻之间,最怕的就是遇到事情相互指责,而相互商量会产生“共情”的效果,能增强夫妻感情。

13、树立平等观念

所谓“合群”,就是与他人通过心理上的相容而保持平等的交往和相处,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合得来”。因此,要想跟人“合群”,首先要能够平等待人,不要有等级观念。倘若你觉得他们粗俗、缺乏修养、文化层次低,看不起他们,在任何场合都不与他们接触,这便是不平等的心理在作怪。那样只会导致相互间的隔阂和对立。事实上,一个看不起别人的人,也一定会被人看不起,甚至遭人唾弃。所以,当你不喜欢他人的生活方式或习惯时,最好是尊重他们并平等栩持,切不要鄙视他们,不要认为与比自己身份低的沐交往有失体面。其实,“布衣之交”最贴心、最牢靠,也对自己最有益处。

14、学会对对方感兴趣

奥地利著名心理学家阿尔夫·阿德勒曾经说过:“对别人不感兴趣的人,他一生中困难最多,对别人的伤害也最大。”事实正是如此,一个你不感兴趣的人,你是不会跟他“合群”的。因为不感兴趣就会导致感情疏远,感情一旦琉远就会产生隔阂,有了隔阂便会格格不人,这样就会使你越来越受到孤立,你就会失掉别人对你的关心和帮助,成为一个无关紧要的孤家寡人。因此,要摆脱孤独,与人“合群”,就要学会真诚地对人感兴趣,要从一些生活小节上表现出对别人的极大热情和关注。譬如,要留心观察对方的生活和工作情况,看有无需要帮助的地方;要记住对方的生日,到时去道一声“祝您生日快乐”;对方工作取得了成绩或得到了提拔,别忘了道一声“祝贺”;对方遇到不顺心的事或有天灾人祸,要去表示一下安慰,等等。这样在频频的接触中,就会增进了解,增强相容性,对方也会觉得你时刻把他放在心上而对你产生感激心理,并主动与你接触。

15、善于尊重和理解对方

“理解能博万人心。”在人际交往中,理解是交际的基础,只有相互间的充分理解,才能彼此心心相英情投意合。当然,理解是建立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的,缺乏尊重就谈不上理解,甚至产生曲解。尊重别人,首先,要尊重别人的意见。能直言规过者,可谓净友。能当面提意见是相互理解和信任的表现,只有真正的朋友,才会放言无忌。所以,在交往中要善于听取对方意见,互相取长补短,只有这样才能使交道越打越厚。其次,要尊重别人的生活习惯。一个人的生活习惯是自幼养成的,是受家庭教育和周围环境的影响而潜移默化的结果。生活习惯对于一个人来说很难改变。一个人的生活习惯对社会和他人没有直接的利害关系,它只是由各自不同的性情决定的。一般来讲,什么样的性情,就会养成什么样的生活习惯。所以,尊重别人的生活习惯就等于尊重别人的人格。古往今来,没有一个人能够同曾经侮辱过自己人格的人“打得火热”。

社交障碍如何治疗


社交障碍分为社交心理障碍、社交功能障碍、社交焦虑障碍。分别表现为与人交往时不由得紧张恐惧,手脚不方便,语言无伦次,常称社交恐惧症、人际恐惧症。其次主要表现为对异性的恐惧,称为异性恐惧症。在社会交往中想象成功的体验很少,想象失败的体验很多,缺乏自信,总觉得自己不行,缺乏交往的勇气和信心。

一、社交障碍的治疗方法:

1、采用精神类药物治疗,心理问题是身体部分成分失去平衡,与内分泌失调症状相似。

2、强迫患者面对自己害怕的事情,比如患者害怕人群,那患者可以多做一些集体活动,可以陪伴家人,一起看人来人往,不要逃避,不要躲避,直接刺激患者的心。

3、从事适合自己性格的职业,避免在工作内容中违背性格的需求克服极大的心理压力,容易引起社交障碍的工作。

二、社交障碍的原因:

1、社交障碍的发生是由人体内被称为5~羟色胺的化学物质异常引起的,该物质负责将信息传达给大脑的神经细胞,这种物质过多或过少会引起恐惧。

2、患有社交恐惧症的患者通常会有较高的自尊心,害怕被他人拒绝,或者对自己的外表没有信心。

3、从小个性就比较压抑,或者父母没有教给孩子必要的社交技能,或者家庭搬迁太频繁。

如何和孩子沟通无障碍


孩子出了问题,父母后悔说:早就知道了……就好了。一切往往都太晚了。

最好是孩子从小就能与父母无障碍地沟通交流,从而获得正确的引导。

如果和孩子的交流没有障碍的话,从哪个切入点开始呢

我建议-首先从与孩子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开始。在美国博恩崔西的顶级销售心理学系统中,有倒金字塔模式。说到向顾客销售产品,不仅要介绍产品的特色,还要求对方签订订单。更重要的是,首先要从建立良好的信赖关系开始,了解顾客的需求,有机会促进生意。棕榈

同样的道理,当我们希望与孩子有更好的沟通时,以100%的比例,建立信任占40%的重要性,了解需求占30%的重要性,具体沟通技术占20%的重要性,最后10%是真正接受

如何和孩子沟通无障碍

好想法→好行动→好结果

和孩子“建立信赖”关系,最重要的是能否通过“好行动”来改善亲子关系。

在此提供“12345”方案来做到“好行动”。

“1”是指给孩子一面好镜子照,注意大人本身的以身作则。

2在和孩子交往的时候,不要忘记用两只关心的眼睛来看他们。说实话,孩子看着父母的眼睛长大,我们怎么看他们,他们也这么看待自己。

“3”是三句不嫌多,也就是鼓励、感谢、道歉的话要适时适量地向孩子表达。

“4”是四分钟威力,也就是注意和孩子分开前或分开后碰面时,提供温馨、关怀或祝福的话语。

“5”是睡前五分钟分享,也就是重视睡前和孩子有亲情交流,让他谈谈自己、谈谈学校。

下一个要点是多方面了解孩子的需求。

有些父母可能认为孩子有什么需求给他吃的东西,给他住的东西,不就好了吗?还有什么需求呢

当然,当时我们也和自己的父母赌过吗?讨厌他们不公平,讨厌他们偏心,或者认为他们的管教太严格了。当时,多么希望大人听我们的话,理解我们的声音,同样的道理,现在孩子每天都长大,他们要求独立自主,学习自己的决定,

多么希望父母听他们的意见,相信他们说的话。

要更好地了解孩子的需求,父母一起学习善用问题吧!

充分利用问题句

所谓充分利用问题句,就是改掉过去那样的话,我们可能习惯地对孩子说没有马上写作业或电视还没有关掉这样的话,听起来像是我们的要求,所以孩子必须顺从地做。这样,孩子就看不到自己的责任,也学不到自动自发的精神。

我自己也曾经是一个惹人嫌、常常唠唠叨叨的妈妈。当时我很有挫折感,就是不明白像我这样好心好意,为什么会让孩子嫌烦?我错在哪里了?

之后,我在慢慢自我意识的过程中,跳出父母的角色,以比较人性的角色,也就是一个人的生命关心另一个人的生命的方式,重新考虑孩子这样独立的个人,这样可爱的生命,他的人生需要什么,他什么都不做我到底对他了解多少?我小时候得不到的东西,现在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继续给他吗?我觉得自己现在不成功,会把压力放在孩子身上吗?

如果我们能接受父母的孩子不可避免地会做出错误的判断,做出错误的事情,孩子会成长,学习,在了解孩子的需求的部分,我们会有更大的耐心和弹性。

4种父子交流问题法

以下4种父子交流问题法:

1。选择性的问题句法。例如,是从7点半开始写作业,还是从8点开始写作业?

2。反问句法。例如:“如果你是爸爸妈妈,你认为怎么做才是公平的呢?”

3。同样的心问句法。例如,同学犯了罪丢了东西,生气了吗?

4。促进决定问题的方法。例如,你决定穿哪件衣服?你最想在比赛中 到什么?

这样多问问孩子,我们会更多地理解孩子在想什么,想要什么,抓住核心继续和孩子交流。

具体交流的四个原则

具体交流在交流过程中占20%的重要性,也等于真正进入面对面。

一般的想法可能认为孩子听话就好了,还有什么交流?问题是,在当前尊重他人思维,也看重自己观点的时代,似乎我说你听的模式已经不合适了。我们总是通过交流的过程可以让父子有更好的意见,至少家人之间有说话,大家可以商量。具体沟通过程有四个原则:

1。找到正确的时间

2。寻找正确的地方

3。寻找正确的人

4。正确的语言

其中,正确的语言是用○○的方法练习说话,每个○○对孩子都是正确的语言,□是就事论事的语言,这个○○的方法也称为三明治法(两个○,中间夹着一个□)。

父母说就事论事时,没有批评指责的意思。此时,孩子没有受到攻击,没有挫折的感觉,反而能冷静地思考父母的话,不马上顶嘴或生气。

运用○○夹层法时,遇到态度拖延的孩子,呼吸更坚定,态度更果断。从我们的声调、呼吸来看,孩子听到自己的责任,左耳不再进入右耳,老实说,不痛不痒的话,孩子听得太多,往往不合适,最好让孩子知道事情。

分阶段交流

孩子犯错误的时候,或者父母不能和孩子说话的时候,最好不要让孩子当面道歉,也不要把事情弄清楚。当我们态度强硬时,我们会看到另外一个翻版,这样硬碰硬,对双方都没有好处。

如果我们问孩子:“到底是什么事?说给爸爸妈妈听。”结果孩子沉默不语,低着头。听了两次也没有回应。那么,请冷静地考虑一下。找个机会再说吧

另外,尽管是正确的人,但时机错误,场所也不合适(例如,有其他人),有可能产生反效果,所以阶段性的交流最好在应该暂停的地方给予双方阶段。第二次个人交流,听的时候,我们有机会看到态度和缓慢、想承认错误、冷静和说明的孩子。

总之,到了真心接受的阶段,父母和孩子之间有充分的理解,相互倾听对方的声音,很多事情都可以交流。更重要的是,父母可以尽快注意孩子成长中的身心状态,避免因交流不良而遗憾。

本文Hash:c59e54825da241175a606dea4e01789d529403a5

声明:此文由 ninja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lady女性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