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出汗的辨识与家庭护理

导读: 家庭自我护理 (1)宝宝汗多,先应明确原因 (2)多汗宝宝,需注意补充水分 (3)出汗原因多种,要区别进行调理

出汗是人体调节体温的一种手段。当环境气温高于体温时,出汗就成为人体主要的散热反应。在炎热的夏天,身体就是通过出汗来调节体内的温度,以保持正常体温。婴幼儿处于生长发育的快速时期,身体新陈代谢非常旺盛,同时婴幼儿皮肤中的微血管分布广泛,兴奋或受刺激时容易出汗。

如宝宝玩耍时运动量大,或喂奶过急、过快,受惊吓,刚入睡时等都容易出汗,且年龄越小,这种现象越明显。随着小儿的神经系统逐渐发育完善,这种出汗现象就会逐渐消失。

中医认为汗是由皮肤排出的一种津液。汗液能润泽皮肤,调和营卫。小儿由于生机旺盛、清阳发越,在日常生活中,比成人更容易出汗。《幼科发挥》记载:“小儿纯阳之体,头者诸阳之会,心属火,头汗者,炎上之象也。”因此,多数家长会发现宝宝有头部出汗多的现象。

很多孩子爱出汗,如何确认是正常的生理性多汗还是病理性的出汗?

宝宝多汗大多属正常现象,医学上称为生理性多汗。如天气炎热而致小儿多汗;衣被过暖、喂奶过急、跑跳等剧烈运动后出汗多;或刚入睡时,宝宝头颈部出汗,熟睡后出汗减少等,如宝宝一般情况很好,没有其他症状,为生理性多汗,不属病态。

宝宝头部爱出汗,一般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会逐渐得到改善,不需特殊治疗。《幼科发挥》记载: “汗者心之液也。……故头汗者,乃清阳发越之象,不必治也。”但是大量出汗会影响体内电解质的平衡,因此,对于生理性多汗的孩子,需注意多饮水,及时补充足够水分。

病理性出汗有自汗、盗汗之分。睡中出汗,醒时汗止者,称盗汗;若不分睡眠与否,无故汗出者,称自汗。盗汗多属阴虚,自汗多为阳虚。病理性出汗常见疾病有结核病、佝偻病、低血糖、甲状腺功能亢进、感染性疾病等。病理性出汗一般有发病史,并伴有其他症状,如小儿结核病往往有结核接触史,家中老人、父母或保姆患有结核病,同时伴发热、 咳嗽、全身乏力、消瘦等症状。

活动性佝偻病有户外活动少,不晒太阳,未能及时添加维生素D剂、钙剂的病史,常伴有夜间哭闹,后脑勺枕部出现脱发圈(枕秃)、方颅、前囟门大且闭合晚、出牙迟等;低血糖有进食少的病史,多为空腹时出冷汗,面色苍白,四肢发冷等;感染性疾病会有发热、精神差、食欲差等相关症状。病理性出汗,每种疾病除了出汗多以外,还有多种其他疾病表现,父母需注意观察,必要时带宝宝去医院就诊,做进一步相关检查。

家庭自我护理

 (1)宝宝汗多,先应明确原因

如果宝宝是生理性多汗的话,家长不必过分忧虑,只要除去外界导致宝宝多汗的因素就可以了。如衣被不要过暖,天气炎热需经常开窗通风,多进行户外活动,增强体质。

如婴幼儿有活动性佝偻病而多汗,应去医院就诊,在医生指导下补充维生素D剂、钙剂,注意多晒太阳等。如患儿进食差,空腹时突然出现出大汗,无发热,面色苍白,精神萎靡,四肢发冷,应考虑低血糖的可能,可在家先喂糖水,再立即去医院,进一步检查。

 (2)多汗宝宝,需注意补充水分

宝宝多汗,尤其是在夏天,应注意补充水分,最好喂淡盐水。出汗除了失去水分外,同时失去一定量的钠、氯、钾等电解质。给宝宝喂淡盐水可以补充水分及钠、氯等盐分,维持体内电解质平衡,避免脱水而导致虚脱。此外,宝宝出汗后,要及时将汗擦干,并换掉湿衣服,以免着凉生病。

  (3)出汗原因多种,要区别进行调理

气虚多汗:常表现为多汗,活动后尤其明显,乏力,平时反复患感冒等,可用玉屏风颗粒冲服。

阴虚多汗:以盗汗为主,夜间多汗,消瘦、手足心热、口渴便秘等,可用生脉饮口服。

小儿发热的家庭护理知识

发热是机体抵抗疾病 的防御机能之一,所以并非对所有的发热都给以降温,只有在高热对机体可能有不良影响时才给降温处理。一般小儿感染性疾病,建议肛温在38.50c以下,可采取物理降温的方法(有高热惊厥的患儿除外),肛温在390c以上给予退热药,当孩子体温低于38.50c时,可以不用退热药,最好是多喝开水,也可以喝些新鲜果汁,以补充人体内需要的维生素。因为发热时,尿量会减少,影响体内毒素的排除所以勤喝开水既可以补充因发热丢失的水分,又能稀释病菌产生的毒素和促进毒素排除。

孩子发热时要尽量让他们卧床休息,同时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穿堂风,室内温度不可忽冷忽热,保证充足睡眠也是不可忽视的,因为充足的睡眠可使人身体得到营养的供给,可消除疲劳,弥补耗损。小儿发热时,消化道分泌液会减少,消化酶活力降低,胃肠运动缓慢,消化机能失常,而导致食欲下降,这时应让他们吃一些清淡的、爽口的、不油腻的食物,这时应主要以流食为主,当体温下降,食欲好转时,可改为半流质,如面条、软饭等,并配一些易消化的菜肴,但不要强迫他们吃不想吃的东西,以免引起呕吐和腹部不适。

如果营养供应不足,孩子抗病能力低下,而导致患病后,病情重、病程长,不仅影响体格发育,还会对脑发育产生不良影响,造成小儿智力发育迟缓。小儿发热时不能因为寒颤就加强保暖,如多穿衣服,加盖被子等,这是不可取的。因为小儿发热寒颤时说明体温正处于上升阶段,这时如果再加强保暖,会加快体温上升速度,很容易引起小儿高热、超高热,甚至惊厥。当患儿出汗时,应及时更换干衣服,保持皮肤清洁,避免捂汗,虚脱。发热要定时测量体温,每30分钟至1小时测体温一次。

大多数家长对孩子发热有过度恐惧和焦虑现象,当孩子发热时一天内去医院三四次,迫切要求医生给孩子用退热药,这些都是不可取的,按照以上所讲的护理知识对孩子进行家庭护理,相信您的孩子在科学的护理下会很快康复的。

小儿发烧的家庭护理

发烧是小儿患病时的常见症状之一,它是身体与病原体做斗争的一种反应。当体温超过39℃即为高热。高热时小儿心血管负担加重,消化功能紊乱,甚至出现烦躁、惊厥、昏迷。所以当小儿出现高热时必须及时去医院就诊。

但由于大多数发烧小儿都不用住院,而是在家中休养,因此,如何护理发烧患儿的工作是非常重要的。

1、休息和睡眠

高热会增加小儿的能量消耗,此时增加小儿的睡眠时间,减少能量的消耗,将有利于机体与疾病的斗争。同时父母要注意观察小儿的精神、体温、脉搏、面色等等。要为小儿安排一个良好的休息环境,室内保持安静,不要大声喧哗、过于吵闹;室温以20℃左右为宜,如果屋里干燥,应洒些水或使用加湿器;室内不要门窗紧闭,要保持空气新鲜,注意通风,要防止烟尘,切忌在室内抽烟。

2、饮食

发热会导致小儿体内水分散失较多,而且容易出现消化道功能紊乱,引起孩子的食欲下降。因此,此时不能强求孩子进食,而应减少食量,并增加饮水。

父母可以为孩子准备一些可口的、富有营养和容易消化的食物,比如牛奶、鸡蛋羹、新鲜水果、蔬菜、烂粥、面条、馄饨等,以帮助孩子开胃。每次吃的量可少些,而吃的次数可多些,并多给予一些水果。

母乳喂养的婴儿,应在两次喂奶之间喂些水,也可缩短每次哺乳时间。人工喂养的婴儿应减少奶量,奶中多加些水,待病情好转后再恢复平时的饮食。

3、降温

婴幼儿高热时易引起抽痉,因此当小儿体热太高时,父母应注意采取物理降温措施,一般可用冷毛巾、冰袋湿敷在额头或枕部,也可用35%-50%乙醇擦头、上下肢、腋下和腹股沟等处,帮助散热;或者遵照医生嘱咐用些退热药物,一般体温降到38℃以下时就可以停药。但注意,降温需要有个舒缓的过程,下降太快会让孩子不适应而出现其他症状。

4、保持清洁

发烧患儿出汗多,因此勤换内衣,预防受寒显得格外重要。

5、淡盐水淑口

常常使用淡盐水淑口,可以保持病儿的口腔清洁。

本文Hash:c0ecbcdcd96bbb07a69d6ca5a22d56a05c64ec02

声明:此文由 Mike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lady女性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