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麻痹症会遗传吗,六个致病因素要清楚

小儿麻痹症是一种常见的疾病,而且它也是一种有严重危害的疾病,得病后对患儿的影响特别严重,我们要重视致病的因素,而且在日常的生活当中要积极的进行预防。

小儿麻痹症会遗传吗

小儿麻痹症是属于后天染病的,不是遗传性疾病,不遗传!小儿麻痹症是由小儿麻痹症病毒引起的急性疾病。病毒有三种型,即1,2,3型。潜伏期大约在五至三十五天左右,但通常在七至十四天时,亦有瘫痪症状的病例。病者前期轻微症状如发烧、头痛、喉痛、呕吐、肚泻、或便秘。小部份会出现肌肉酸痛,和四肢及面部的肌肉无力。呼吸和进食功能可能受到影响,因而威胁生命。

小儿麻痹症病因

1、扁桃体切除:曾在近期或远期切除扁桃体的人,患小儿麻痹症后遗症的危险性比具有扁桃体的人高8倍。

2、在瘫痪前期,剧烈运动与疲劳均可增加瘫痪的发生率与严重程度。

3、年龄、性别与妊娠:男女儿童本病的发病率相等,但是男孩瘫痪的发生率高于女孩。成年人的本病发病率以女性为高,但瘫痪的发生率则相等。妊娠期的本病发病率较高,病情亦较严重,可能与妊娠期免疫受抑制有关。

4、剧烈运动:在瘫痪前期,剧烈运动与疲劳均可增加瘫痪的发生率与严重程度。这种小儿麻痹症的病因比较常见。

5、注射与创伤:曾经接受过注射或骨折、手术及其他原因所引起创伤的肢体容易发生瘫痪。这种相关已被动物实验性感染所证实。其原因与沿神经播散无关,而与脊髓相应部位血管反射性扩张导致血行性播散有关。这也是引起小儿麻痹症的病因。

6、遗传因素:瘫痪型脊髓灰质炎好发于某些家庭,其成员在相隔多年后相继发生本病。其原因不能用家庭内传播来解释,而提示遗传因素的作用。这也属于诱发小儿麻痹症的病因之一。

小儿麻痹症检查

1、血清学检查

特异性免疫抗体的效价在第一周末就可达高峰,尤其是以特异性IgM上升较IgG为快。可用中和试验、补体的结合试验及酶标等方法进行检测的特异抗体,其中尤其是以中和试验较常用,因其持续阳性的时间较长。双份血清效价如果有4倍及4倍以上增长者可确诊。补体结合试验的转阴较快,如期的阴性而中和试验阳性,常提示既往感染;两者均为阳性,则提示近期感染。近来采用免疫荧光技术检测抗原及特异性IgM单克隆抗体酶标法检查有助于早期诊断。

2、脑积液

大多于瘫痪前出现异常。外观微浊,压力稍增,细胞数稍增(25~500/mm3),早期以中性粒细胞为多,后则以单核为主,热退后迅速降至正常。糖可略增,氯化物大多正常,蛋白质稍增加,且持续较久。少数患者脊髓液可始终正常。

小儿麻痹症有哪些症状,小儿麻痹症会遗传吗

人类长期受到各种严重传染病的困扰:天花、鼠疫、伤寒、霍乱还有流感……和我们想象的不同,小儿麻痹症一直以来都不是十分“重要”的传染病。

什么是小儿麻痹症

小儿麻痹症又称脊髓灰质炎,是由脊髓灰质炎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流行时以隐匿感染和无瘫痪病例为多,儿童发病较成人为高,普种疫苗前尤以婴幼儿患病为多,故称小儿麻痹症。

小儿麻痹症症状

1、前驱期:发热、纳差、多汗、乏力、烦躁,可伴咽痛、咳嗽,或恶心,呕吐、腹泻等。持续1-3天。如到此为止即为顿挫型。

2、瘫痪前期:前驱期热退后1-6天,体温再次上升(双峰热)。出现头痛、肌肉痛、感觉过敏、多汗、颈项强直等。

3、瘫痪期:热退后出现不对称性驰缓性瘫痪,以单侧下肢瘫最为常见,瘫痪特点为近端大肌群受累较远端肌群重,感觉存在。肌张力减低,腱反射消失。可有颅神经麻痹,或有高热、意识障碍、抽搐等脑炎表现。

4、恢复期:瘫痪后1-2周,瘫痪肢体肌群由远端开始而后近端逐渐恢复。

5、后遗症期:严重受累的肢体出现萎缩或畸形,而至跛行或不能站立。

小儿麻痹症的危害

小儿麻痹的瘫痪随病毒损害的神经部位不同而不同,如最常见的是侵及脊髓神经,常累及四肢肌群、呼吸肌、颈、腹、背、腰等处;如侵及延髓的呼吸与循环中枢或吞咽、咳嗽的神经,则可发生呼吸与循环衰竭,吞咽困难,食物呛入;如果侵及整个大脑,便可发生昏睡、意识不清、抽搐、昏迷。因此感染小儿麻痹即使能及时治疗不致有生命危险,也常常遗留下难以治疗的残疾。小儿麻痹症带来的危害可使孩子出现肢体麻痹的现象,甚至,造成残疾或危及孩子的生命。

小儿麻痹症会遗传吗

小儿麻痹症会遗传吗?不,小儿麻痹症是一种急性后天传染病,并不会遗传后代。其实小儿麻痹症主要是由于幼儿出生后通过口鼻传播受到脊髓灰质炎病毒的传播,从而使幼儿的中区神经受到破坏而引发的,属于后天传染病。小儿麻痹症虽有极强的传染性,但是并不会遗传到下一代的,这点家长是可以放心的。但是家长也要为孩子的健康成长做好一些预防,这样才能保证孩子有一个美好完整的童年。

活动过度是小儿多动症吗,五个致病因素要清楚

小儿多动症是一种常见的儿童疾病,它的主要表现就是多动,这也是我们引起注意的表现之一,在发现孩子有不正常的情况后, 我们一定要及时到正规医院进行检查和治疗。

小儿多动症症状

1、活动过度:大多始于幼儿早期进学后特征显著。上课时小动作不停,凡能碰的东西部要碰,话多、喜挑逗、常与同学斗殴。常常参与对身体有危险的活动而不考虑可能导致的后果(非寻求刺激)。

2、注意力不集中:不专心听课,丢三落四,对来自各方的刺激都会好奇。

3、情绪不稳:冲动任性,会无故叫喊,常常别人问话未完即抢着回答,性子急躁无耐心且不按要求做事。

4、学习困难:孩子智力正常,但由于多动会影响学习进度,部分儿童存在认识活动障碍和综合分析障碍。病程通常为7岁前起病,病程持续6个月以上。

5、感知觉异常:小儿多动症的小孩通常都会表现为动作笨拙,就如不能灵活地扣纽扣、系鞋带、用剪刀等简单动作,走路时东歪西倒的,不成直线。有些患儿还会上下左右不分,读错或写错形近字。这些都是很明显的感知觉异常,是小儿多动症的表现之一。

6、丢三落四:小儿多动症的小孩对于学习或者生活上的必需物品,都会丢三落四的,如书本、作业本、铅笔等常常丢失在学校或家中。

小儿多动症病因

1、脑神经递质数量不足:如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等脑内神经递质浓度降低,削弱了中枢神经系统的抑制活动,使孩子动作增多。因此,多动症儿童首先必须考虑药物治疗。非母乳喂养的儿童,父母尤其应该注意这一原因。

2、脑组织器质性损害:母亲孕期患高血压、甲状腺肥大、肾炎、贫血、低热、先兆流产、感冒等;分娩过程异常;儿童出生后1-2年内,中枢神经系统有感染或外伤等,这样的儿童易患多动症。

3、遗传因素:一部分观点认为,先天体质缺陷和器官异常、染色体异常、父母的精神病等遗传因素,会不同程度地影响孩子的脑功能,造成其先天体质缺陷,从而导致多动。 4、其他因素。教育方法不当及早期智力开发过量,环境压力远远超过孩子心理的承受能力,导致孩子心理发育滞后,自控能力降低。另外,过量摄入食物中的人工色素、含铅量过度的食物,虽不一定达到铅中毒,但可能会导致多动症。

4、心理社会因素:不良的社会环境、破裂的家庭、父母性格不良、意外精神刺激等都易导致儿童注意力不集中、多动。

5、其他因素:多动症可能与锌、铁缺乏、血铅增高有关。可乐、咖啡、食物添加剂可能增加儿童患该疾病的危险性。

本文Hash:a6738c12e03a755980dd2cdae38d7dc06c9a78cf

声明:此文由 maylee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lady女性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