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脑瘫常见有九大障碍,,治疗需做好八大训练

小儿脑瘫是一种常见的疾病,而且也是一种严重的疾病,导致的因素也比较多,在孩子得病后,我们要重视积极而且有效的治疗,日常的训练也必不可少。

小儿脑瘫症状

1、运动障碍:脑瘫儿童的运动能力低于同年龄的正常孩子,运动自我控制能力差,障碍程度轻的只是手、脚动作稍显得不灵活或笨拙,严重的则双手不会抓东西,双脚不会行走,有的甚至不会翻身,不会坐起,不会站立,不会正常的咀嚼和吞咽。

2、姿势障碍:脑瘫儿童身体的各种姿势异常,姿势的稳定性差,在运动时或静止时姿势别扭,左右两侧不对称,有些严重的病例头常不能像正常的孩子那样处于竖直正中位置,而是习惯于偏向一侧,或者左右前后摇晃。

3、智力障碍:在所有的脑瘫儿童中,智力正常的孩子约有1/4,智力轻度、中度不足的约占1/2,重度智力不足的约占有一席之地/4。

4、语言障碍:大多数的脑瘫儿童可能伴有不同程度的语言障碍,有的表现为语言表达困难或构语困难,有的表现为发音不清或口吃,有的还表现为失语症,即能理解别人的语言,但自己无法讲话,这种情况尤其以手中徐动型的脑瘫占比例为大。

5、视、听觉障碍:不少脑瘫儿童伴有近视或斜视,其中以内斜视为多见,听力减退以徐动型脑瘫较为多见。脑瘫儿童往往对声音的节奏辨别存在困难。

6、生长发育障碍:一部分轻型脑瘫儿童生长发育可以基本或接近正常,但大多数的脑瘫儿童都比同年龄的正常孩子个子长得矮小,生长发育显得落后。

7、牙齿发育障碍:脑瘫儿童牙齿多数发育不良,牙齿质地疏松、易蛀,各种牙病的发生率较正常孩子为高。

8、口、面功能障碍:一部分脑瘫儿童脸部肌肉和舌部肌肉均出现明显痉挛或不协调收缩。从而导致孩子咀嚼和吞咽困难,口腔闭合困难以及流口水。

9、情绪和行为障碍:不少脑瘫儿童特别是手足徐动型和孩子性格比较固执、任性,情绪波动变化大,善感受易怒,有的甚至孤僻,不合群。

小儿脑瘫治疗方法

1、手术治疗:对于严重的关节挛缩、畸形可予以恰当的手术矫治。常见的有腱膜松解术,选择性周围神经部分切断术,Hoke跟腱腱滑动延长术,股直肌远端转移术等。

2、药物治疗:小儿脑瘫无根治方法,药物也是辅助治疗作用,主要有脑活素、胞二磷胆碱、A型肉毒毒素、脑苷肌肽、巴氯酚、安定等。要及时治疗合并症。对有视听障碍者及时矫正,有语言障碍者进行语言训练,智力低下者进行特殊教育,有癫痫发作者应积极用药物控制发作。

3、康复治疗:以纠正运动障碍和异常姿势、恢复正常运动发育为主,应采用理疗、体疗、手术疗法等多种措施进行矫治和训练,让宝宝的形体逐渐靠向正常人。对于运动异常应采取综合措施进行治疗。常用方法有功能训练、日常生活技能训练、体疗、理疗等。按摩、针灸、推拿等也能促进症状的改善,有利于提高患儿运动能力。全面关心患儿,注意生活护理,提供合理营养。运动疗法:减重步态训练、Bobath法、Bojta法、上田疗法、作业疗法、平衡功能训练、感觉统合治疗、文体疗法等。

4、心理疗法:与患儿交谈,观察其情绪、心理、兴趣,进行诱导和启发,调整病态心理,通过游戏、音乐开发智力。

5、中医疗法:针灸、推拿按摩等理疗,也可辩证施治使用中药。

小儿脑瘫康复训练

1、翻身训练:让患儿体会侧卧位的感觉,这也是诱导孩子翻身的一个模式,这样可以提高 孩子翻身的能力。

2、智力训练:康复训练的最终目的是让脑瘫孩子与正常孩子生活在一起,避免心理障碍。

3、坐起训练:通过单手提拉和支撑进行坐起的训练。

4、爬行训练:爬行运动是直立运动的基础,脑瘫患儿进行爬行训练,不仅能改善上下肢的运动功能,而且可使患儿的上下肢动作变得协调,运动和姿势显得更对称。爬行训练的基本条件是患儿在俯卧位时可抬头,以及在患儿掌握了用双上肢可负重的基础上。

5、语言训练:语言治疗要在严格的评定基础上进行,常用训练的方法:游戏疗法,手势符号的训练,未学会语言符号患儿的训练,语言符号,词汇的扩大,词句训练,表达训练。

6、抬头训练:用手轻轻扶助头部,让孩子感受正确的体位。

7、颈部训练:让孩子趴在床上,迫使孩子进行颈部肌肉的训练。

8、肢体训练:进行肢体旋转锻炼,一只手放在肩膀上,另一只手放在胯骨上,向相反方向拧着持续压迫。

小儿脑瘫的护理

1、教育要持之以恒:首先家长们应该注意保持良好的耐心和毅力,脑瘫患儿的康复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而且在脑瘫患者进行语言矫治和训练的时候是非常艰难的,所以家长们应该注意教育做到持之以恒。

2、保持正确姿势:还要注意帮助患儿矫正错误的姿势,平时家长们就要注意让患儿保持正确的姿势,例如在训练交谈的时候让患儿的眼睛保持一定的高度,以便于患者的发音训练。

3、增加说话和活动的量:增加患儿说话和活动的量,家长们也不要因为和患儿交谈当中得不到患儿的回答就丧失信心,在日常生活中家长们应该利用各种机会鼓励患儿说话,平时可以和患儿进行适当的游戏来激发患儿的训练兴趣。

小儿感冒常见有四大类型,如何用药治疗感冒

相信做家长的都是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受到任何疾病的危害的,那么,怎样才能更好的预防疾病侵害孩子的健康也成了做父母一直都在探究的事情,小儿感冒的发生会严重的影响孩子的健康,一旦出现了小儿感冒我们不要忽视,要在患有这个疾病的情况之下及早的做好治疗有效控制病情的发展,避免小儿感冒的发生带来太多的危害,下面本文就对小儿感冒的常见类型进行分析。

一般而言,小儿感冒在临床上可以分为四型:

第一型:发烧、怕冷、盖了棉被还觉得冷,并且伴有头痛、鼻塞、流鼻涕的情形,没有咽咙痛以及出汗的症状,这是属于“伤寒”型的感冒,常用的中药有紫苏叶、杏仁、荆芥、防风、桂枝、麻黄、桔梗、前胡、羌活等,这些中药有一个特点就是含有挥发油的成分,挥发油可以改善周边血液循环、发点汗,达到所谓的“解表”、去风寒的作用,其实,也可以简单地用姜汤来治疗这一类型的感冒。

第二型:这一类型的感冒与第一型(风寒)感冒有一点相当大的不同就是病人会有“咽喉痛”的症状,临床上常见发烧症状明显、怕冷则相对不明显,一般有头痛、鼻塞打喷嚏的症状,咳嗽咳出来的痰则较黏稠、甚至呈黄色,这种感冒中医称为“风热”型感冒,可以用菊花、连翘、桑叶、金银花、薄荷、牛蒡子等具有“天然消炎成分”的中药来治疗。

第三型:高烧不退、全身倦怠、食欲不振,甚至影响到肠胃系统(有腹泻、呕吐的症状),舌苔呈现黄色,这一类型的感冒是属于“暑湿型”,在炎热的夏季比较常见,可以用的中药有香薷、金银花、藿香、佩兰、厚朴、黄连、扁豆等具有清热化湿作用的中药来治疗。

第四型:这一类型感冒的症状表现以咳嗽、痰多为主,头痛、咽喉痛、发烧的情形则不明显,如果咳出来的痰是黄色的,可以用桑白皮、地骨皮、甘草、鱼腥草、紫苑来改善,如果痰呈白色,则可以用莱菔子、白芥子、紫苏子、枳实、竹茹、陈皮等中药来治疗。

小儿感冒一旦出现,在孩子的身上便会有以下的症状:

轻症,只有鼻部症状,如流清鼻涕、鼻塞、喷嚏等,也可用流泪、微咳或咽部不适,可在3~4天内自然痊愈。如感染,涉及鼻咽及咽部,常有发热、咽痛,扁桃体炎及咽后壁淋巴组织充血和增生,有时淋巴结可稍肿大。发热可持续2~3日至1周左右。在婴幼儿容易引起呕吐及腹泻。

重症,体温可达39~40℃或理高,伴有冷感,头痛、全身无力、食欲锐减、睡眠不安等,不久即可因部微红,发生疱疹和溃疡,称泡疹性咽炎。有时红肿明显,波及扁桃体,出现滤泡性脓性渗出物,咽痛和全身症状均加征,鼻咽分泌物从稀薄变成粘稠。颌下淋巴结显著肿大,压痛也明显。如炎症波及鼻窦、中耳或气管,则发生其它症状,全身症状也较严重。较严重症状中,要注意高热惊厥和急性腹痛,并与其它疾病作鉴别诊断。

急性扁桃体炎是急性咽炎的一部分,其病程及并发症与急性咽炎不全相同,因此可以单独作为一个病,也可并入咽炎。由病毒所致者,有时在扁桃体表面可见白色斑点状渗出物,同时软腭及咽后壁可见小溃疡,双侧颊粘膜充血伴散在出血点,但粘膜表现光滑,可与麻疹鉴别。发热是身体的一种防御性反应,既有利于歼灭入侵的病菌,又有利于孩子的正常生长发育。但高热时(39℃以上)应在医生指导下退热。退热的最好办法是物理降温,如冷敷、酒精擦浴等。如物理方法不能使体温下降,可配合使用退热药。

在对小儿感冒 的治疗上,目前可供选择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药物疗法

(1)去因疗法

对病毒感染多采用中药治疗。也可用初乳提取物分泌性IgA滴鼻,每日0.3~0.5mg/kg,分6~8次,连滴2~3天。

对细菌性感染可青霉素等抗生素治疗。但对于病毒引起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没有作用,反而会引起机体菌群失调,有利于病毒繁殖。所以,对于抗生素的使用必须注意,应避免滥用。合并细菌感染时,若使用抗生素治疗2~3天后仍无效,应考虑其他病原体感染。

(2)支持疗法

发高烧时,可用冷毛巾湿敷前额或整个头部,每10分钟更换一次,往往可控制高热惊厥。

还可以用适量退热药,如阿司匹林或扑热息痛(acetaminophen。但若用过大剂量,容易导致多汗、体温骤降,甚至发生虚脱,使用时要注意。

止咳的中西药品不能大量给予轻症咳嗽小儿,尤其是婴儿。

局部治疗

年长儿童有喉炎、患咽或扁桃体炎时,可以用复方硼酸溶液(朵贝氏溶液)或淡盐水漱口,减轻症状。

患者有鼻炎时,除了保证休息充足,应在进食及睡前滴鼻药,减轻鼻塞,保持呼吸道通畅。每日可用药4~6次,每次每鼻孔2~3滴。但对于婴儿,不能用油剂型滴鼻药物,怕会吸入下呼吸道,导致类脂性肺炎的发生。

对并发性症的治疗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时,应当根据当时的情况,分轻重而采取适当措施。

小儿结核病是怎么回事,常见的有四大治疗措施

现在的孩子发生结核病的还是很多的,那么到底小儿结核病是如何引起的呢,其实出现了这样的小儿结核病之后呢,发病原因还是非常的复杂的,关于小儿结核病的产生病因还是要深入的了解一些,下面就对结核病的知识了解一下。

结核病的病原菌由koch在1882年从病人的痰中发现,形如杆状,故称结核杆菌。因属于分枝杆菌属,又称结核分支杆菌(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

1、结核杆菌的形态 结核杆菌细长,微弯,两端钝圆,常呈分支状排列。其长约2~4μm,宽约0.2~0.5μm;在电子显微镜下可以见到菌体的最外层为细胞膜,内为细胞质膜,其中含有细胞质,内有许多颗粒,可能是线粒体类物质。结核杆菌用苯胺类染色后,不易为酸性脱色剂脱色,故又称抗酸杆菌。

2、结核杆菌的生长特点 结核杆菌生长缓慢,其分裂繁殖周期约为14~22小时,主要营养要求是甘油、天门冬氨酸或谷氨酸,以及无机盐类如磷、钾、硫、镁和少量的铁等。为需氧菌,最适合生长环境为pH7.4、PO213.3~18.7kPa(100~140mmHg),当pH不适宜及PO2较低时,如闭合病灶及巨噬细胞内结核杆菌代谢不活跃,生长繁殖缓慢或停滞,但同时不易为抗痨药所杀灭而成为日后复发之根源。

3、结核杆菌的分型 结核杆菌可分为4型:人型、牛型、鸟型和鼠型。对人有致病力者主要为人型,其次为牛型,感染鸟型者甚少,国内尚未见报道。牛型结核杆菌感染主要是因牛乳管理及消毒不善,饮用病牛的乳品而得,目前已少见。据北京结核病研究所报告,从50株分离的结核杆菌中,经鉴定后发现有3株是牛型结核杆菌(占6%)。北京儿童医院1979年曾对16例结核性脑膜炎患儿脑脊液分离出的结核杆菌作菌型鉴定,发现1株为牛型结核杆菌,其余15株均为人型结核杆菌,说明牛型感染虽少,但同样亦引起结核性脑膜炎的发生,值得注意。

4、结核杆菌的抵抗力 结核杆菌抵抗力较强,在室内阴暗潮湿处能存活半年。结核杆菌在阳光直接照射下2小时死亡,紫外线照射10~20分钟。使用紫外线时,应注意照射范围大小及照射距离远近而决定照射时间,如距离1m,范围1m2。

由于结核病是一种慢性疾病,结核菌又易产生耐药性,所以抗结核治疗时间要长。有哪些治疗措施?

1、早期治疗

早期病变细菌处于生长繁殖状态,代谢活跃,药物最易发挥作用,且早期病变较易修复。

2、剂量适宜

既能发控最大杀菌或抑菌作用,同时病人又能耐受,毒性反应不大。如剂量不足,则不仅治疗无效,而且容易产生耐药性。

3、联合用药

这是因为:①菌群中各细菌对药物敏感性不一,有不同比例的自然耐药变异菌存在,联合用药可防止产生耐药。②联合用药可针对各种代谢状态的细菌,细胞内及细胞外的菌群选药,以达到强化疗效作用。联合用药要选有协同作用者联用,如inh联用rfp或pas,rfp联用eb。但下列情况某些药物最好不联用:①副作用相同者;②有交叉耐药者;③有拮抗作用者;④效力均太弱者。

4、规律用药

用药不能随意间断,否则易产生耐药菌株,至于间歇疗法,在剂量及间隔上有利定要求,用法亦有一定规律,不属随意间断问题。

本文Hash:4bf04ab1b7a3554706b37f8d1ed2ca31fb98b266

声明:此文由 jingling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lady女性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