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谓小儿神经性尿频

小儿神经性尿频是一种“白天尿频综合征”,临床表现为白天尿频,入睡后症状完全消失,无相关解剖或神经病学的病理改变。至今发病原因不清,治疗方法不一。

小儿神经性尿频,是一种没有器质性病变的“白天尿频综合征”,与小儿大脑皮层发育不完善有关,具体病因至今仍不明确。小儿控制排尿机能是后天通过学习和排尿训练而获得的一种技能,通常在5岁之后,随着排尿控制中枢的发育和排尿训练的加强,逐渐形成意识性排尿。如果控制排尿有关中枢发育延迟,排尿训练不当或排尿技能运用和掌握不当,精神刺激,如惊吓、精神紧张,焦虑不安,父母的训斥等,可干扰大脑皮层发动和抑制排尿的协调能力,导致副交感神经系统活动相对亢进,则会出现尿频症状。发病年龄在4~7岁者占84%,这一年龄阶段正是排尿控制中枢发育最容易受到影响的年龄段。

排尿的过程一般分为两个周期,即储尿期及排尿期。正常情况下尿液由肾脏连续不断地分泌后,经输尿管进膀胱储存,此时膀胱处于松弛状态,膀胱颈部尿道外括约肌及尿道旁横纹肌收缩,尿道的压力升高,使膀胱内的压力始终维持在0.49~0.98kPa,小于尿道压,尿液储存在膀胱内,而当膀胱内的容量达到一定程度时,感受器受到刺激,冲动沿传入神经达脊髓排尿中枢,膀胱的逼尿肌收缩,同时辅以腹压,使膀胱压升高,从而协调尿道外括约肌和尿道旁横纹肌松弛,尿道压力降低,膀胱压大于尿道压,使尿液排出体外。

一般小儿3~5岁之间就能完全有意识地控制排尿。如小儿精神受刺激,而干扰了排尿反射,清醒状态下无法抑制排尿,从而出现清醒状态下尿频。而在缺乏尿路解剖畸形及尿路感染的小儿中,白天尿频与逼尿肌不稳定是最为相关的,主要是由于正常抑制排尿反射中枢不健全所致。认为小儿神经性尿频的最根本的病理学改变就是逼尿肌不稳定收缩。蒸馏水作为低渗液,注射到耻骨上膀胱前间隙后,使膀胱前壁肌肉水肿,逼尿肌松弛,从而使膀胱储尿量增加。蒸馏水注射产生的疼痛刺激,使小儿反射性引起延迟排尿,继而改善了尿频症状。

本文Hash:94f6f2bab8b359b2f77039f21e343580a7046f65

声明:此文由 一正一邪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lady女性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