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黄疸也是小儿常见的一种疾病

新生儿黄疸也是小儿常见的一种疾病

一般都是在新生儿几天之后发生,那么新生儿该做哪些检查?临床上一般认为新生儿黄疸患儿该做下述三项检查,下面专家为大家一一具体介绍,希望它们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新生儿黄疸该做哪些检查?

1、肝活检

通过肝穿刺进行检查,肝炎时可见肝小叶结构紊乱,有多核巨细胞,胆管增生不明显,可见胆汁淤积。胆管闭锁时肝小叶结构正常,胆管增生核胆汁淤积明显,也可见多核细胞,在阻塞性黄疸肝脏疾病的鉴别诊断有较大帮助,但新生儿期一般不做此项检查。

2、呼气中一氧化碳测定

根据血红素降解为胆红素过程中,在血红素加氧酶等作用下释放出CO的原理,通过测定气道中释放的CO可以早期预测血胆红素生成的速度。可用非分散型紫外线分析法或CO气体微量法测定。

3、听、视功能电生理检查

包括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和闪光视觉诱发电位可用于评价听觉、视觉传导神经通道功能状态,早期预测胆红素毒性所致脑损伤,有助于暂时性或亚临床胆红素神经性中毒的诊断。

4种常见的病理性新生儿黄疸,4种常见的病理性宝宝黄疸


新生儿黄疸的表现症状有很多,最需要注意的是病理性黄疸。在这里,小编就来盘点病理性新生儿黄疸的种类都有哪些,以及新生儿黄疸的危险性,快来一起看看吧。

4种病理性新生儿黄疸

溶血性黄疸:溶血性黄疸最常见原因是ABO溶血,它是因为母亲与胎儿的血型不合引起的,以母亲血型为0、胎儿血型为A或B最多见,且造成的黄疸较重;其他如母亲血型为A、胎儿血型为B或AB;母亲血型为B、胎儿血型为A或AB较少见,且造成的黄疸较轻。这样一来,一些父母会十分紧张,担心孩子会发生ABO溶血,其实要说明的一点是:不是所有ABO系统血型不合的新生儿都会发生溶血。据报道新生儿ABO血型不合溶血的发病率为11.9%。新生儿溶血性黄疸的特点是生后24小时内出现黄疸,且逐渐加重。

感染性黄疸:感染性黄疸是由于病毒感染或细菌感染等原因主要使肝细胞功能受损害而发生的黄疸。病毒感染多为宫内感染,以巨细胞病毒和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最常见,其他感染有风疹病毒、EB病毒、弓形体等较为少见。细菌感染以败血症黄疸最多见。黄疸的特点是生理性黄疸后持续不退或生理性黄疸消退后又出现持续性黄疸。

阻塞性黄疸:阻塞性黄疸多由先天性胆道畸形引起的,以先天性胆道闭锁较为常见,其黄疸特点是生后1-2周或3-4周又出现黄疸,逐渐加深,同时大便颜色逐渐变为浅黄色,甚至呈白陶土色。

母乳性黄疸:这是一种特殊类型的病理性黄疸。少数母乳喂养的新生儿,其黄疸程度超过正常生理性黄疸,原因还不十分明了。其黄疸特点是:在生理性黄疸高峰后黄疸继续加重,胆红素可达10-30mg/dl,如继续哺乳,黄疸在高水平状态下继续一段时间后才缓慢下降,如停止哺乳48小时,胆红素明显下降达50%,若再次哺乳,胆红素又上升。

那么,新生儿黄疸有什么危险呢?

新生儿黄疸的危险性

在新生儿时期,任何原因导致血清间接胆红素增高达20%以上时,间接胆红素可进入脑组织,而使脑组织受损,发生核黄疸。

所以,有严重黄疸的新生儿应警惕核黄疸的发生,特别是未成熟儿,月龄越小发病率越高,一般可于重黄疸发生后12-48小时之内出现精神萎靡、嗜睡、吮奶无力、肌张力减低、呕吐、不吃奶等症状,此时如及时治疗,可以完全恢复。

如果黄疸持续加重,可出现发热、高声尖叫、抽搐甚至角弓反张,呼吸衰竭而死亡。经治疗存活者,多遗留有严重的智力低下、手足不自主乱动,或伴有眼球活动障碍、听力减退、牙釉质发育不全等后遗症。

新生儿黄疸出现后,要及时治疗,误拖延病情哦。

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几种常见类型

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几种常见类型

(1)、溶血性黄疸:

溶血性黄疸最常见原因是ABO溶血,它是因为母亲与胎儿的血型不合引起的,以母亲血型为0、胎儿血型为A或B最多见,且造成的黄疸较重;其他如母亲血型为A、胎儿血型为B或AB;母亲血型为B、胎儿血型为A或AB较少见,且造成的黄疸较轻。

这样一来,一些父母会十分紧张,担心孩子会发生ABO溶血,其实要说明的一点是:不是所有ABO系统血型不合的新生儿都会发生溶血。据报道新生儿ABO血型不合溶血的发病率为11.9%。

新生儿溶血性黄疸的特点是生后24小时内出现黄疸,且逐渐加重。 新生儿喝草药一直是民间的做法,对于部分宝宝也起了作用,但是近年的临床研究发现,有少部分男婴因为喝了草药而发生急性溶血性黄疸。因此,儿科医生都不建议家长自行为宝宝去胎毒。

(2)、感染性黄疸:

感染性黄疸是由于病毒感染或细菌感染等原因主要使肝细胞功能受损害而发生的黄疸。病毒感染多为宫内感染,以巨细胞病毒和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最常见,其他感染有风疹病毒、EB病毒、弓形体等较为少见。细菌感染以败血症黄疸最多见。黄疸的特点是生理性黄疸后持续不退或生理性黄疸消退后又出现持续性黄疸。

(3)、阻塞性黄疸:

阻塞性黄疸多由先天性胆道畸形引起的,以先天性胆道闭锁较为常见,其黄疸特点是生后1-2周或3-4周又出现黄疸,逐渐加深,同时大便颜色逐渐变为浅黄色,甚至呈白陶土色。

(4)、母乳性黄疸:

这是一种特殊类型的病理性黄疸。少数母乳喂养的新生儿,其黄疸程度超过正常生理性黄疸,原因还不十分明了。

其黄疸特点是:在生理性黄疸高峰后黄疸继续加重,胆红素可达10-30mg/dl,如继续哺乳,黄疸在高水平状态下继续一段时间后才缓慢下降,如停止哺乳48小时,胆红素明显下降达50%,若再次哺乳,胆红素又上升。 母乳性黄疸是一种以间接胆红素增高为主的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较高,其发生原因到现在还不十分明确。

有人推测母亲奶中含有一种激素,这种激素可以与间接胆红素竞争与肝内葡萄糖醛酸转移酶的结合;还有人认为母乳中的脂肪酸可以抑制肝内此酶的活性,这两种情况都可使间接胆红素不能转化成直接胆红素,因而引起高间接胆红素血症。

目前多数人以为母乳性黄疸主要是因小肠对胆红素的吸收增加,致使胆红素的正常肠肝循环增加所引起。总之,有各种病因学说,但都不能肯定。 病理性黄疸不论何种原因,严重时均可引起“核黄疸”,其预后差,除可造成神经系统损害外,严重的可引起死亡。

因此,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应重在预防,如孕期防止弓形体、风疹病毒的感染,尤其是在孕早期防止病毒感染;出生后防止败血症的发生;新生儿出生时接种乙肝疫苗等。家长要密切观察孩子的黄疸变化,如发现有病理性黄疸的迹象,应及时送医院诊治。

本文Hash:2114f4668277589b21e22f356a0adaa39a14b832

声明:此文由 Sukin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lady女性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