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发热全方位护理指南,宝宝发热全方位护理指南


一、什么是发热,如何认识发热?

发热为儿童最常见的症状之一,是机体对各种有害刺激的防御反应,对锡疫系统有重要作用。一般来说,发热即体温异常升高,小儿时期正常体温可波动于一定范围,短暂的体温波动,全身情况良好,又无自觉症状,可不认为是有病。正常小儿腋下体温一般为36-37℃;春秋冬三季平均值上午36.6℃,下午36.7℃,夏季上午36.9℃-36.95℃,下午37℃。当喂奶、饭后、运动、哭闹、衣被过厚、室温过高时,可使小儿体温暂时升高到37.5℃左右,甚至偶达38℃,尤其是新生儿或小婴儿更易受以上条件影响;相反,若饥饿、低热量、尤其体弱患儿处于少动状态或保暖条件不佳则体温可降为35℃以上,临床上称体温过低或体温不升,应及时采取保暖措施。

新生儿发热全方位护理指南:

测体温的方法亦影响所测真实体温数值,如试体温的时间和条件不同,所测出得体温数值有差异,如腋表、口表和肛表所测得数值依次相差约0.5℃,即测腋表者最低,肛表者最高,但若固定试表的时间(分别为5、3、2、分钟),则三种试表方法所测得的数值所似。测腋温应以5分钟为准,不宜超过10分钟以上,过久所测体温有渐增趋势。若口腔、肛门内有局部炎症时测得数值较高,而在寒冷环境中用腋表所测得数值可偏低,因此,对可疑发热的病儿,应认真核对体渐测量的准确性。

发热可分为四类热型(均以腋下体温为标准):

①低热:小于38℃。

②中热:38℃-39℃。

③高热:39℃-41℃。

④极热:大于41℃。

小儿年龄越小,体温调节越差原因是中枢神经功能差,体表现积相对大,皮肤汗腺发育不良,尤其新生儿、早产儿皮下脂肪较薄,肌肉不发达,活动力弱,体温极易引起波动。由于小儿对发热的耐受力较好而表现反应不多,如小婴儿感冒时体温可突然升高达40℃左右,而小儿表现的一般情况可较好,热退后恢复亦较快。年长儿体温较稳定,若体温突然升高,全身情况较差,往往反映有较长严重疾病发生,若发热2周以上或反复体温升高时,则要求家长到医院认真查明原因,以免引起不良后果。

二、为什么人体可以保持较恒定的体温?

人体可以保持体温相对恒定,主要是由于体内有产热和散热的内调节系统即物理性和化学性调节,以及采用防御寒冷或炎热的措施,如适时更换衣服、使用空调设备、取暖装置、通风设备等。这种物理性和化学性调节系统,与神经、体液调节系统密切相关,而其中主要是受体温调节中枢(位于皮质和丘脑下部)的支配。为了调节产热和散热的平衡,新陈代谢和皮肤、呼吸、循环、泌尿及内分泌系统的均参与此种生理活动。年龄幼小,尤其新生儿、发育营养低下者,体温调节功能较差。

1、物于性调节主要是散热和保温,可通过以下途径:①皮肤:皮肤毛细血管的收缩或扩张可以减少或增加皮肤循环流量,而血流量的多少可调节散热和保温。汗派对体温调节起重要作用,出汗可大量散热,无汗则可保持体内热量。如天气炎热出汗,即汗腺对散热产生的调节作用。②皮下脂肪:皮下脂肪厚薄对体温保持颇有影响。消瘦的小儿。,体表现积相对较大皮下脂肪层薄,室温过低时不易保持正常体温而致体温不升。相反新生儿包裹太厚,体温各升高就明显,即所谓"包裹综合症"。③呼吸和心搏频率代偿性增快:可加速散热。

2、化学性调节主要是体内产热的调节。人体摄入碳水化合物等产热性营养物质,以氧化产生热量。此外肌肉运动增强时,代谢活跃,从而产热亦增加。如小儿哭闹,运动、喂奶后体温 有些升高,尤其小婴儿摄取高蛋白、高热能饮食后体温也可升高,而当小儿饥饿时处于低热能状态体温较低。

三、发热有那些原因?

引起发热的原因可分为感染与非感染两方面:

1、感染性一般认为发热是人体对感染的一种防御反应,通过发热而刺激网状内皮系统的吞噬作用、抗体形成、增强白细胞内本科活力以及肝脏解毒作用等,以抵抗疾病对人体侵袭,促进康复。但体质虚弱的早产儿,营养不良的患儿,虽有严重感染,可无发热反应,说明防御力较差。

2、非感染性除感染外,下列情况也可引起高热或低热:

①组织破坏或坏死时,体内蛋白代谢异常增加而产热过多;或由于蛋白质分解产物可成为"致热物质"(致热原),如癌肿,白血病、血管内栓塞、烧伤、骨折血肿、胸腔或腹腔血液的吸收,均可引致发热。

②大量失血或失水,可使有效循环量减少而致散热障碍,因而体温升高。但如发生循环衰竭,则正常代谢停滞而产热过少,又可因见体温过低。

③肌肉运动过强如剧烈运动、严重惊厥或癫痫大发作后,体温可升高。一般在下午活动后,正常儿童肛温可达38℃,并不少见。

④体温调节功能障碍可致发热,见于体温中枢尚未完善的弱小婴儿,颅内损伤(如出血或肿物)的患儿以及中暑的儿童。

⑤生物制品如血清、菌苗等均为高分子异体蛋白也可致发热。

⑥内分泌腺功能异常如甲状腺或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也可致体温增高。从发热的病理生理看,发热是人体防御疾病和适应内外环境温度异常的一种代偿性反应。若高热持续过久,使体内调节功能失常,则成为患儿健康的威胁。

3、新生儿时期较常见的发热原因:

新生长时期体温调节功能不完善,产热与散热易失去平衡、故体温容易波动,而且新生儿对高热耐受力差。常见发热原因如下:①非感染性发热:如室温超过30℃时,可有体温升高;包裹过厚可致"包裹综合征",此时体温可达38℃-40℃。人工喂养者牛奶过稠,而水份总入量较少,可致高蛋白脱水热;有时母乳不足,水入量又过少亦可见脱水热。脱水热时体温甚至可高达39℃-40℃。②感染性发热:多种细菌(大肠杆菌、肮炎双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鼠伤寒杆菌及其它沙门氏杆菌等)或多种病毒(肠道或呼吸道病毒)感染均可致高热;如新生儿败血症、化腕性脑膜炎、肮炎、及早炎、乳腺炎、新生儿皮下坏疽,新生儿脓疱病、天疱疮及削脱性皮炎等。但应注意在严重全身性感染中毒时亦可不发热,反而体温不升。有些患儿长时间发热而查不明原因,应及时作详细的检查。如有的小儿患了耳源泉性颅内脓肿、骨髓炎或深部隐匿性感染灶等,无论如何发热患儿均应仔细他析,到医院查明病因。

四、小儿发热的常见疾病

二周以上的体温升高为长期发热。反复发作或迁延的发热应首先考虑各种感染如泌尿道感染、中耳感染、肝胆感染、结核感染、风湿热、肠道病毒所致感染、骨髓炎、肝脓肿、败血症等。(在新生儿或经过免疫掏治疗的患儿,败血症往往缺乏典型表现,如脾大、中性血细胸增高)以及霉菌病等。幼儿长期发热可由于神经母细胞瘤引起。此外,慢性咽炎、扁桃体炎或鼻窦炎往往引起长期低热,应加注意;在流行地区,应考虑伤寒、副伤寒、布鲁氏菌病、疟疾、血吸虫病、肺吸虫病、钩端螺旋体病,旋毛虫病等。长期发热的少见病应想到结缔组织病,如:类风湿病、红斑狼疮、皮肌炎,还应考虑血液系统疾病。

五、小儿高热降温方法有哪些?

退热的方法有药物退热和物理降温两 方法。常用的退热药有阿斯匹林、阿鲁片、安乃近、醋氨本分或乙酰氨基酚(扑热息痛)等。孩子用退热药,不同于成人,要根据年龄、体重决定服用量。扑热息痛口服每千克重10-15毫克;阿斯匹林口服,每千克体重8-10毫克;阿鲁片是阿斯匹林和鲁米那的合剂,适合于高热有惊厥史的孩子,用量:每次每千克体重8-10毫克;安乃近点鼻子,适用于6个月以下的婴儿,用25%的安乃近稀释1倍后滴鼻,如2-6个月小儿每次可滴5-10滴。对于高热持续不退者,也可用中药紫雪散。最近,常用的退热药是"美林"(布洛芬混悬液),用量0.25-0.5ml/kg/次,6-8小时可重复使用。一般2-3岁用5毫升/次。三岁以下小婴儿最好用泰诺林(对乙酰氨基酚混悬液),用量0-3个月用0.4毫升/次,4-11个月用0.8毫升/次,12-23个月用1.2毫升/次,24-36个月用1.6毫升/次。

在服用退热药的同时,要给孩子多饮水,帮助其发汗,利尿,排毒。退热药用药间隔不少于4个小时,急于退热,一次用药量过大或间隔时间太短,重复用药可使体温下降过快,出汗太多,导致虚脱。有些孩子对某些药物有过敏反应,因此切勿滥用退热药。

在家庭中也可用物理降温方法,其具体方法如下:采用头部冷敷;用冰帽、冰枕;温水擦浴、电扇吹风等方法使病儿体温下降。

1、冷敷通过致冷的方法使全身或某一局部的体温下降。开始时局部血管收缩,继之扩张,热量经传导散发,可达到降温的目的。一般以头部冷敷为最常见。方法:用橡皮布、塑料薄膜制成手掌大小的口袋,里面装冰水或细小的冰块。可将冰块放入水盒中摇晃,使其磨去棱角。将盛有冰块的小代放在小儿的额头、颈部、腋窝、大腿根部,还可能制作成帽状冰袋戴在小儿头上,做成枕头样放在小儿枕部,或用毛巾在冷水中浸湿后挤干放在额头上冷敷,注意冰袋局部冷敷时,不宜持续时间过长,否则可引起局部缺血、缺氧以致冻伤。

新生儿皮肤长痘痘咋回事;黄疸、呕吐、便秘正常吗?;新生儿头部血肿何时能消

新生儿发热全方位护理指南

2、电扇吹风电扇吹风能加速体温的散发,但不能对准小儿的某一部位吹风,否则会使小儿的某一局部受风。可以用电扇吹偏风或用摇头电扇吹风,风力不可太大,时间不可过长,适用于夏季,体质较好、体温过高的小儿。

3、环境降温在高温季节,当室内温度高时,可以在地面上泼凉水,用凉水拖地板,或启动空调机,加速室内通风,使室温下降,可利于高热小儿散热。小婴儿还可以采取解开放服或打开包被散热的方法。

4、温水擦浴及温浴法温水可使血管扩张充血,改善血液循环,体内的热量可通过传导的方式达到散热的目的,同时还可以减轻组织缺氧,增加新陈代谢,降低小儿对疼痛的感觉,使组织松弛,可解除因肌肉痉挛强直而引起的疼痛。方法是:用32℃-36℃的水(也可用毛试一下,以不烫手为宜),将毛巾浸湿后擦试小儿全身皮肤。擦完一遍后可稍停一会,待皮肤上的水分蒸发完再擦第二遍,直到体温明显下降。也可采用温水混合器法将小儿置温水盆中,水温以38℃为宜,用左手臂托住小儿的头及肩部,要将小儿的头露出水面,斜卧在贫中,5-10分钟后将孩子拒出,将身上的水擦干,用单子包好,半小时后测体温。

另外,发热的孩子应卧床休息,发热时由于肠道消化功能降低,应多食清淡的流食或半流汁饮食,如:牛奶、鸡蛋汤、面汤等最重要的是多饮水,以利于降温。

家长还要密切观察小儿的变化,如果发现孩子在发烧的同时伴有呼吸急促、喘憋、心慌、腹痛、腹泻、头痛、呕吐、尿色改变、 身有疹子,或局部红、肿、疼等应及时到医院做进一步诊治。

新生儿睡眠全方面护理指南,宝宝睡眠全方面护理指南


在新生儿期,我们的小宝宝主要是在睡眠中度过的,虽然,小宝宝幼嫩,虽然有时会遇到夜啼、日夜颠倒及半夜需哺乳等问题外,只要稍加训练,睡眠还是不会太困扰父母的。可是过了新生儿期,1~3个月的小宝宝,却开始有不肯乖乖睡觉与如何训练独睡的问题,这一时期如何安排好小宝宝的睡眠,是考验家长的耐心,智力的重要时期。

新生儿睡眠全方面护理指南

1~3个月的小宝宝正常睡眠标准

1~3个月的小宝宝,生活主要内容还是吃了睡、睡了再吃,每天平均要吃6~8次,每次间隔时间在2.5~3.5小时左右;相对来说,睡眠时间较多,一般每天要睡20~18个小时。

1~3个月的小宝宝日常作息表

在了解了上面的1~3个月的小宝宝的正常作息标准外,我们则需要告诉妈妈们一个合理的安排1~3个月的小宝宝的正常生活作息表,当然这个表是根据一些专家临床跟踪得出来的结果,效果不错,妈妈们可以参考这个表格,结合自己的生活情况以及宝宝的情况合理安排。

新生儿睡眠全方面护理指南

时间安排生活内容安排

上午

6:00-6:20喂母乳或配方乳

6:30-9:00睡觉

9:00-9:20喂母乳或配方乳,辅喂鱼肝油。

9:30-10:00户外活动,进行日光浴,做做婴儿被动操等。

10:00-10:10钙粉水。

10:20-12:00睡觉。

中午

12:00-12:20喂母乳或配方乳。

12:30-15:00睡觉。

下午

15:00-15:20喂母乳或配方乳。

15:30-16:00户外活动,进行日光浴,做做婴儿被动操等。

16:00-18:00睡觉。

18:00-18:20喂母乳或配方乳。

晚上

19:20-19:40做做婴儿被动操、洗澡。

19:40-23:00睡觉。

23:00-23:20喂母乳或配方乳。

夜晚

23:20-3:00睡觉。

3:00-3:20喂母乳或配方乳。

3:30-6:00睡觉。想了解更多与本文相关的妈妈真实日记、帖子、提问吗?快到亲子部落看看吧,并可赢取更多免费大礼哦!

注意,不是需要你严格按照这个标准去执行,给宝宝安排作息表,不要太教条化,上面的表只是个参照,一个例子而已。

新生儿睡眠全方面护理指南

育儿金点子,许多家长都喜欢让宝宝仰卧着睡,偶尔让其侧卧,一般不会采取俯卧。其实,宝宝的潜能十分惊人,多换几种姿势睡眠对于宝宝来说也是有益的,比如对于溢乳的宝宝,侧卧位是防止误吸的好办法,可以防止造成宝宝窒息,并且帮助宝宝练习翻身,俯卧可以[key]锻炼[/key]宝宝的颈部肌肉,练习抬头,为以后学习匍行和爬行打下基础。只要宝宝高兴,怎么睡都行,关键是大人要密切做好宝宝的睡眠监护,就不会出问题了。不过为了避免发生意味,最好还是减少俯卧睡。

1~3个月小宝宝的睡眠环境

1~3个月小宝宝睡在哪儿比较合适,从安全的角度来考虑,大多数的儿科[key]医生[/key]反对让宝宝睡在父母亲的床上。应该给宝宝准备一个小床,让宝宝睡在小床上,不要放在大人身边睡,但可以把宝宝的睡床放在父母自己的卧室内,这样便于照顾。并且不要在摇篮里放任何可能堵住孩子呼吸的物品,包括长毛绒玩具,避免放有绳索的物品和那些有尖锐角的物品,同时确信所买的摇篮符合宝宝睡眠的安全标准。

一般,宝宝睡前都可能很烦躁,会哭闹,但这时候的哭和饿时的哭是不一样的,饿了会有很多眼泪,想睡的时候是没有眼泪的。一般这时,大人可以抱着宝宝摇摇拍拍,在房间里走走,一会儿也就睡着了。刚睡着了不能马上放到床上去,要抱着睡熟了才能放。如果宝宝易烦躁、睡觉不安宁,适当的摇晃、亲拍、小声唱歌给他听直到他安静下来,这是 的。但要避免对宝宝睡眠的过分关注,宝宝在浅睡眠中有时会出现轻微的哭吵、躁动不安,这属正常现象,应让他慢慢学会从浅睡眠自行调节进入深睡眠。晚上,宝宝睡眠时,妈妈最好准备一个手电筒,半夜照顾宝宝时,不要开灯,可用手电筒来照明护理宝宝,以免开大灯,会惊醒宝宝,引起哭闹。

当然,烦躁还可能由其他许多原因引起,如饥饿、疾病、过度疲劳等。此时,检查一下孩子哭闹的原因,及时处理,宝宝会睡得很安稳的。如果宝宝看起来过度烦躁且安抚无效,这时可请教儿科医生;相反,如果宝宝很难从睡眠中唤醒而且平时对进食不感兴趣,则也应立即带孩子去医院检查。

另外,为了保持宝宝的睡眠卫生,宝宝的房间应该每天通风两次,每次15分钟,但要注意的是,不要两面相对开窗形成穿堂风,冬季应打开气窗通风。睡前及起床前应关上窗户,防止因脱衣、穿衣而着凉。遇宝宝有病或大风大雨时不宜开窗。房间温度在20度左右,冬季最低室温不低于14℃。

新生儿脐带护理全攻略,宝宝脐带护理全方法


经过医生的检查,健康状况良好的宝贝就可以很快的送到妈妈的身边了。在正常情况下,脐带在出生后3-7天脱落。但在脐带脱落前,脐部易成为细菌繁殖的温床。脐带结扎后留有脐血管断口,如果脐部感染,细菌及其毒素进入脐血管的断口处并进入血循环,就会引起菌血症。

新生儿免疫功能低下,菌血症会很快发展为败血症甚至脓毒血症。因此,脐带断端的护理是很重要的。医护人员会很细心的进行消毒等措施,并且会细致的教会宝宝的家人如何护理好脐带。当回家了以后,父母就可以正确的护理照顾,直至脐带干燥脱落为止。

每天清洁小肚脐

刚出生的小宝宝,脐窝里经常有分泌物,分泌物干燥后,会使脐窝和脐带的根部发生粘连,不容易清洁,脐窝里可能会出现脓液。所以,要彻底清洁小脐窝。方法是75%的酒精,一只手轻轻提起脐带的结扎线,另一只手用酒精棉签仔细在脐窝和脐带根部细细擦拭,使脐带不再与脐窝粘连。随后,再用新的酒精棉签从脐窝中心向外转圈擦拭。清洁后别忘记把提过的结扎线也用酒精消消毒。

保持肚脐干爽

宝宝的脐带脱落前或刚脱落脐窝还没干燥时,一定要保证脐带和脐窝的干燥,因为即将脱落的脐带是一种坏死组织,很容易感染上细菌。所以,脐带一旦被水或被尿液浸湿,要马上应用干棉球或干净柔软的纱布擦干,然后用酒精棉签消毒。脐带脱落之前,不能让宝宝泡在浴盆里洗澡。可以先洗上半身,擦干后再洗下半身。

不要让纸尿裤或衣服摩擦脐带残端

脐带未脱或刚脱落时,要避免衣服和纸尿裤对宝宝脐部的刺激。可以将尿布前面的上端往下翻一些,以减少纸尿裤对脐带残端的摩擦。

如果脐带不脱落

一般情况下,宝宝的脐带会慢慢变黑、变硬,1~2周脱落。如果宝宝的脐带2周后仍未脱落,要仔细观察脐带的情况,只要没有感染迹象,如没有红肿或化脓,没有大量液体从脐窝中渗出,就不用担心。另外,可以用酒精给宝宝擦拭脐窝,使脐带残端保持干燥,加速脐带残端脱落和肚脐愈合。

如果脐带有分泌物

愈合中的脐带残端经常会渗出清亮的或淡黄色黏稠的液体。这是愈合中的脐带残端渗出的液体,属于正常现象。脐带自然脱落后,脐窝会有些潮湿,并有少许米汤样液体渗出,这是由于脐带脱落的表面还没有完全长好,肉芽组织里的液体渗出所致,用75%的酒精轻轻擦干净即可。一般一天1~2次即可,2~3天后脐窝就会干燥。用干纱布轻轻擦拭脐带残端,也能加速肚脐的愈合。如果肚脐的渗出液像脓液或有恶臭味,说明脐部可能出现了感染,要带宝宝去医院。

如果脐带发红

脐带残端一经脱落,肚脐就形成了。在脐带残端脱落的过程中,肚脐周围常常会出现轻微的发红,这是脐带残端脱落过程中的正常现象,不用担心。但是,如果肚脐和周围皮肤变得很红,而且用手摸起来感觉皮肤发热,那很可能是肚脐出现了感染,要及时带宝宝去看医生。

本文Hash:fc55283d1f08e231f59b9d83564bf2c979a0f6a4

声明:此文由 Mike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lady女性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