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妈妈坐月子期间的身体变化

导读: 坐月子 一、什么是坐月子 二、坐月子的身体变化

  

坐月子

是一件不可忽视的重要事情,倘若坐月子期间不注意的话,有可能会出现“月子病”。

  

一、什么是坐月子

  坐月子是指胎儿、胎盘娩出后到产妇机体和生殖器官复原的一段时期,一般需要6~8周。医学上将这段时间称为产褥期或产后期,民间俗称坐月子。无论产褥期或坐月子,都意味着产

  妇要卧床休息,将养好身体,促使生殖器官和机体尽快康复。

  产前孕妇担负着胎儿生长发育所需要的营养,母体的各个系统都会发生一系列的适应变化。尤其是子宫变化最为明显,子宫肌细胞肥大、增殖、变长,到妊娠期子宫重量增加为非孕时

  期的20倍,容量增加1 000倍以上,心脏负担增大,血流速度加快,心跳每分钟增加10~15次,心脏血容量增加10%,如此才能供养胎儿和自身的需要。同时因胎儿逐渐成长,膈肌逐渐上升,而使心脏发生移位。肺脏负担也随之加重。肺通气量增加可达40%,经常出现鼻、咽、气管黏膜充血水肿。妊娠肾脏也略有增大,输尿管增粗,肌张力减低,蠕动减弱。其他如肠胃内分泌、皮肤、骨、关节、韧带等都会发生相应的改变。产后胎儿娩出,母体器官又会恢复到产前的状态。子宫、会阴、阴道的创口会愈合,子宫缩小,膈肌下降、心脏复原,被拉松弛的皮肤、关节、韧带会恢复正常。这些形态、位置和功能的复原,都要在产褥期内,而能否复原,则取决于产妇在坐月子时的调养保健。护理得当,则恢复较快,且无后患,若稍有不慎,调养失宜,则恢复较慢,且多患产后疾病,有的还会留下产后疾病,俗称“月子病”。当然,产妇身体的恢复不仅是时间的问题,还决定在产褥期产妇的饮食、休息、锻炼等多方面的将养。将养得当,则恢复快,且无后患;若将养失宜,则恢复较慢,往往还会留下产后疾病,俗称“月子病”。

  那么,在坐月子期间,新妈妈的身体会发生哪些变化呢?

  

二、坐月子的身体变化

  1、第1周:阵痛从第3天开始得到缓解。恶露量在分娩当天和第2天较多,然后逐渐减少,1周后与平时的月经量差不多。分娩后第1天开始分泌乳汁。分娩1周过后,子宫缩小。

  2、第2周:恶露的颜色由褐色变成黄色,量也逐渐减少。母乳分泌更加顺畅。子宫继续缩小,恢复到分娩前的状态。

  3、第3周:黄色的恶露几乎消失。分娩时的伤口基本痊愈。

  4、第4周:恶露消失,分泌出和妊娠前相同的白色分泌物。耻骨恢复正常,阴道恢复正常,会阴部消肿。腹部变得较为紧绷。妊娠纹的颜色变浅。

  5、第5周:腹部下垂不明显,身材恢复原状。身体大多已调整至原来的状态。

  6、第6周:子宫完全恢复。摆脱产后抑郁症。

本文Hash:e7c05635fa94e98d54caa5cd05e9a4b33a8bd9bd

声明:此文由 Mike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lady女性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