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辨证治疗口腔溃疡

导读: 中医辨证治疗口腔溃疡:

中医辨证治疗口腔溃疡:

一、血虚型口腔溃疡:此病多发生在口唇、舌根、两颊部,溃疡面常呈灰白色,周围轻微红肿,此愈彼起,绵延不断,愈后无痕迹,伴溃疡处疼痛难忍及头部疼痛,并头痛牵拉眉棱骨疼痛,月经量增多,神疲乏力,心悸、夜寝不安等症状,系由于身体血虚,加之月经周期血更虚甚,是因血不能濡养头脑产生头痛。

二、肝火旺型口腔溃疡:此型常好发生口唇、牙龈、舌尖及两颊部,溃疡呈黄白色,周围红肿,数量多时甚至融合成片,疼痛剧烈,同时可出现头顶部痛、头晕、目眩、易怒、口苦等症。属人体素质肝阳偏亢,经行阴血下注冲住,使阴血亏虚而不能上抑肝阳而致头痛及口腔溃疡,平时注意加强降肝火,服龙胆泻肝汤治疗有痹益之效。

三、血瘀型口腔溃疡:溃疡面色泽呈淡灰白色,有发展快、愈合慢之特点。女性往往在月经前及月经期间,口腔粘膜中突然发生数枚溃疡,局部剧烈疼痛,头痛位置固定不变,月经色呈紫黯,有瘀斑,如长期不治,易导致病情加重。在防治女性月经期口腔溃疡过程中,还需要保持心情愉快,注意劳逸结合,坚持按疗程服药,避免过度疲劳,饮食要清淡,多吃水果、新鲜饭菜,多饮水。治疗过程中,以不吃辛、辣、发味类食品为上策。

中药治疗口腔溃疡需辨证

口腔溃疡,又称为“口疮”,是发生在口腔粘膜上的表浅性溃疡。目前认为口腔溃疡的病因较复杂,如很多因素可以直接导致口腔溃疡的发生:细菌、病毒等微生物的感染;营养不良导致维生素B12、铁、叶酸等缺乏;消化系统疾病,如肠胃溃疡性炎症、便秘、腹泻等的影响。另外,反复发作的口腔溃疡还与免疫力有很大关系,如工作劳累、精神紧张、情绪波动、内分泌失调等。

口腔溃疡的治疗方法虽然很多,但通常只能是短时间内缓解症状,不能完全控制病情。人们普遍认为西医治标,中医治本,那中医方法在口腔溃疡的治疗上是这样吗?

中医认为口腔溃疡与五脏关系密切,可以分为一下几个症型:外感时毒型、脾胃积热型、脾肾阳虚型、脾胃虚弱型、心肾阴虚型、血虚阴亏型。常用的中药有冰硼散、锡类散、青黛散、养阴生肌散、黄连散等。

我们以比较常用的冰硼散为例,冰硼散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祛腐生肌的作用,适用于热毒蕴结所致的口腔溃疡,虽然有点苦,但坚持2-3天,疮口即可愈合。冰硼散虽好,但用时也要注意,因为冰硼散含有冰片,有一定的毒性,加上性质辛凉,所以新生儿等体质娇弱、虚寒类型的患者是不适合用的。

由此看来,中药治疗口腔溃疡是有选择性的,不能一概而论,需要根据不同的证型用药。最好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在明确溃疡的类型和病因后再选择最佳方法。当然,最好的方法还是要提高身体免疫力,防患于未然。

小儿口腔溃疡中医辨证治疗

中医辨证治疗:

本病多为脾胃有实热或虚热,所以在治疗上,以清泻心脾积热、滋阴降人为主,多加入山桅子,木通、竹叶、连翘,或六味地黄丸(汤)为主。

(1)脾胃积热实证。

主证:唇或口腔粘膜发生小水泡,微痛灼热,大多为针尖大小,透明,四周有红晕,散在性或成簇汇集。小疤破溃以后,相互融合,出现黄色或白色溃烂点,周围鲜红,伴有发热口臭,便秘,尿黄赤短,舌边红,苔黄或黄腻脉浮数。

治法:泻心清脾,清热解毒。

方药:凉膈散合导赤散。

黄芩8 克,连翘10 克,桅子8 克,大黄5 克,芒硝8 克,竹叶8 克,薄荷5 克(后下),甘草3 克,生地8 克,木通6 克。

方解:黄芩、连翘、桅子清热解毒;大黄、芒硝通腑泻火;竹叶、木通、甘草清心除烦,利小便;薄荷升散郁火;生地清热凉血。

加减:同鹅口疮。

(2)虚火上浮(胃热阴虚)。

主证:口舌溃疡已数日或迁延不愈,周围粘膜充血不明显,口臭不明显,口渴饮、尿短赤,舌质红,苔薄黄或光苔,脉细数、指纹紫。

治法:滋阴降火,清心泄热。

方药:知柏地黄汤合泻心汤加减。

知母6 克,黄柏8 克,山萸肉6 克,山栀子6 克,丹皮各6 克,泽泻10克,麦冬10 克,生地、丹皮各10 克,竹叶8 克,木通8 克,甘草3 克。

方解:生地、丹皮滋阴降火凉血;黄芩、山栀、竹叶、甘草清心泻火;泽泻、木通导热下行;麦冬养阴生津;黄柏、知母滋阴降火。

加减:同鹅口疮。

本文Hash:3dceba33f778dfa6301d143893fe0ba3cf50710d

声明:此文由 Sukin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lady女性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